一个穷鞋匠的儿子,一跃成为受人尊敬的作家,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自然引起了某些上层人物的不满和妒忌。权贵们不遗余力诋毁、打击安徒生,认为他根本不配当作家。为了避开这些噪音,安徒生选择了到国外去旅行。从此,旅行成了他一生的喜好,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安徒生对旅行的热爱,在同时代文人中是极少见的。他一生出国旅行29次,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他曾南下土耳其,穿过斯普鲁斯海峡入黑海。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还到丹麦南部作过旅行。他这样描述自己旅行的感受:“旅行至于我正是使人身心舒畅的淋浴,浴后我似乎会变的年轻些、强壮些。”
旅行是愉快的。旅行的愉快,触发了安徒生的写作灵感。且不说那些直接以旅行作为素材的游记作品,他的童话作品也有很多与旅行相关。1862年的一篇创作谈中,安徒生披露说:《小意达的花》是在拜访蒂勒、与他的小女儿伊达谈及植物园里的花时产生的灵感;《铜猪》、《牧人讲的结拜故事》和《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花》写于1840—1841年去希腊和君士坦丁堡旅行之后;《雪女王》的第一章写于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马克森;《小土克》是在前往奥尔登堡的旅途中写就;《影子》构思于去意大利那不勒斯旅行的途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格罗斯腾堡,其时他正在前往南方的诸国途中;《差别》写于普雷斯特城附近的克里斯廷隆——“那里一道沟里长着一颗盛开得苹果树,这本身就是一幅春天的景象。那棵树一直在我心中开得那么芬芳,我无法忘记它,就把它栽到童话里了。”
安徒生一直备受各种恐惧症的困扰。因为怕火,每到一处他都会随着携带一条绳子,以便可以迅速掏出旅馆。而且,他还一直认为自己会陷入昏迷,并且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埋葬。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以至于他要求他的朋友发誓,一定在确定他完全死亡之后才把他放进棺材里。当他在国外旅行时,每天晚上睡觉,他都会在身边放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没死,我只不过是看上去好像死了。”
33岁那年,贫困的阴霾才彻底从安徒生的生活消失。那一年,丹麦国王授予了他终生津贴。
安徒生的爱情之路也相当坎坷,他总是很轻易地就陷入爱河,而他所倾心的女子却总是倾心于他人。他曾爱上自己朋友的妹妹,但后来她却嫁给了别人。之后,安徒生又毫无希望地迷恋上了瑞典歌剧天后詹妮.琳德,《夜莺鸟》就是为她而创作,因为琳德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鸟”。丹麦文学教授安妮说:“他1.88米的高个子和他突出的大鼻子,也许注定了他在爱情是不会是一个幸运者。”
但是,安徒生最终超越了这些。从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到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生,把不可能变作了可能。父亲的鞋子在丹麦的奥登塞没有卖出去多少双,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却超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仅次于《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