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笔记-取模运算%

1、定义:

image

2、详细介绍:

对于该算术运算符:% ,取模运算存在如下定理:

对于一个正整数 n 而言,一定存在等式 n = k * p + r,代表 n 可以被拆分成最多 kp 并且余下一个 r,此时称 n % p = r

例如:正整数 17,存在等式 17 = 3 * 5 + 2,即 17 % 5 = 2.

这里介绍一下数学中的一种运算,取余运算

两者在对正整数的运算中完全没有区别,但是对于负整数的运算,则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但是要记住下面这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

取余公式中的k要向0靠拢,也就是如果大于等于0,那就要向下取整;如果小于0,那就要向上取整。

取模公式中的k要向负无穷靠拢,不管什么情况,都是向下取整。

或者是

向上取整 math.ceil() 可以理解成 要选择大于等于该数值的整数部分的最小整数;

向下取整 math.floor() 可以理解成 要选择小于等于该数值的整数部分的最大整数。

也就是:

image

下面做些实际运算,加深一下印象:

3、应用:


a = 17
b = 5
# 17 = 3 * 5 + 2
# n = k * p + r
print('a / b:', a / b)
print('a % b:', a % b)
print('(-a) % b:', (-a) % b)
print('a % (-b):', a % (-b))
print('(-a) % (-b):', (-a) % (-b))

imag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