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片断三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P160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提问的技巧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去分析为什么。好像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搞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很多问题,就算你把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穷尽了,也一样无从下手。
分析原因并没用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说在某天早晨,有十个同学上课迟到了,被老师叫去谈话。老师开口就问,你们为什么迟到?一个孩子说,我昨晚睡晚了,第二个孩子说路上堵车,第三个孩子说我家闹钟坏了,第四个孩子说,我爷爷早上起来忘记叫我了。。。。。轮到第十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看了看老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师连忙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想好的理由都被他们说完了,现在我想不出来了。
在这个笑话中,很多原因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在这类问题中,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也许你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们再想想小时候的事儿。
当我们考试不及格的时候,经常会被家长问,为什么没有考好?你通常都是怎么回答?
老师出的考题太偏啦!
我们班成绩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试当天我太紧张了,影响了发挥。
这些原因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答案是没有。
假如我们换一个问法呢?
——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假如明天可以早一点到的话,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妈妈,我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够有进步的话,接下来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会发现,当我们停止了对产生过去问题的原因的关注,转而开始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出现了。
I: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的分析原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分析原因或者分析错误了原因。如:由于堵车导致我迟到,这是无法预计的意外情况。这个原因导致我们迟到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在这类问题中,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又或者们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会被家长问,为什么没有考好?我们通常回到是:都老师出的考题太偏啦!都没有考好等原因。从过去、从外部来寻找原因,犯了归因错误。尔 真正面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是:1:承认问题的存在.停止了对产生过去问题的原因的关注2更多从自身行为出发,深入分析。3尝试开始从未来的目标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A1:第一部分:自己有做反思日记的习惯,但是由于自己没有认识到反思到底该思考什么,导致总结所谓的反思日记最终做成了个人总结,而之前所犯的错误依旧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自己工作效率不高,只要外界稍有影响,就会主动性中断手中的工作,去查看或处理。最常见的情况是自己在工作中一听到手机有动静,就立刻停下来查看手机。自己认识到这个坏习惯的存在,经常在反思日记中记录,分析原因,并多次在日记中对自己说一些狠话来刺激自己。然而好转的情况最多持续1-2天,然后就是一切照旧。
第二部分:分析工作中容易受界干扰主动中断的原因并太大意义,因为我根本没有认识到为什么我要这样做,仅仅是认为影响了我工作的效率?不是,深层次原因是我希望成为一个高效的人,那么成为高效能人士就不应该轻易被外界的意外情况干扰。那么要成为高效人士该如何做了?(我停止了对产生过去问题的原因的关注,我开始转而开始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当我真正明白原因后,我才能针对性的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A2: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当出现问题,首先告诉自己不要过度的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有些问题我根本无法控制。如:工作中,我们小组执行任务,由于同事的犯错导致自己的团队被责骂。如果自己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是无意义的,因为根本原因不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坦然承认问题的存在即同事工作疏忽造成工作出错。那么未来顺利完成任务,减少同事的犯错,维持团队的合作,我更应该做的是在今后加强团队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团队个人能力,并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让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