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第七天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杨伯峻译: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道:“赐呀!你可惜那只养,我可惜那种礼。”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有人认为孔子意在强调虽然现在只剩下饩羊,只有形式了,但是形式还是能够去昭示礼仪的内涵,对世人还是有启示作用的。但看杨的先生的翻译说:孔子却认为尽管这是残存的形式,也比什么也不留好。
《论语》的八佾篇重点讨论孔子所崇尚的礼的问题。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以夏商两代为根据,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然而,当时鲁国的卿大夫号称三家之堂的仲孙、叔孙、季孙周朝的礼仪制度破坏殆尽。这三家不仅在祭礼和丧礼上僭用天子的礼,甚至在舞蹈奏乐时也用仅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孔子批评他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对于这三家的祭祀活动,孔子是“何以观之哉?”“不欲观之矣”。
在孔子看来,礼,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简约,就丧礼而言,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祭祀时要诚,就像祖先或神就真在那里,不要请人代理;行礼时要严肃认真,丧礼时要悲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与体现一国文明程度的文化表现在对待礼仪制度的态度上。孔子认为,做了人, 却不行仁,就不能正确对待礼仪制度。如果一国没有文化,即使有国君,那还不如没有国君的却有文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