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这本书的心情是压抑的,想逃离,想哭!!!看到一半的时候,脑袋里突然蹦出鲁迅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的确如我所说,莉迪亚,一个处在青春期的美少女,成绩优异,父母兄长疼爱,可是她却背负着父母对她的期待。作者一边一层层地解开剖析了少女心中那种百转千回,一边又淡淡地写出了父母的那种后知后觉。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种悲凉、渴望、爱而不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如何被父母和自己给逼死的。她其实并不想死,她只是想逃离。。。

  莉迪亚的妈妈,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白人女性,一心想成为一名医生,梦寐着能嫁给哈佛生。她没有成为医生,所以一厢情愿认为女儿极具天赋,一定能进入哈佛,成为最优秀的女医生。莉迪亚的爸爸,一个哈佛华裔学生,一心想融入白种人的社会,享受着被白人女孩的爱慕。他一辈子找不到社会认同感,所以期望子女能成为学校里的社交明星,成为他的骄傲。然而作为父母,他们竟然不知道,他们塑造的一个家庭,像牢笼,紧紧地捆住孩子,用要求来表达爱,用失望来施加压力。。。

  每次看到莉迪亚无助的时候就想,她的父母是有多么愚蠢啊,眼里只有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东西,却从来不曾好好看一下,自己到底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别人又到底因为你们承受着什么。她的父母真是愚钝,把莉迪亚的闷声不吭理解成温顺乖巧,把不合群没有朋友理解成正好可以安心学习,把考试考砸了理解成不够努力。他们看不到一个孩子是怎样努力地活着。当莉迪亚的哥哥终于熬到可以去大学,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家这个牢笼,这成为了压死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家庭里,她无法想象,她该如何继续面对父母,就连她最后的安慰和依赖都要走了。她已经习惯了在被要求中长大,习惯了用爱来索取交换,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梦想没有灵魂。却忘记了每个人生来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习惯,而有的人只能以死来作为逃避,所以在她最熟悉的湖水中她找到了自由和安宁。。。

   说实话,整本书,让人很纠结很压抑,压抑到想要放声大哭!为什么我能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它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并不是因为我是全家的期待,相反我是全家忽略的对象,就像文中女主角的妹妹汉娜,努力在家里寻求着存在感,哪怕是爸爸妈妈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让汉娜心花怒放一整天。我从小就艳羡妹妹,因为她得到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不管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什么都是她优先,我什么时候都是捡剩下的。农忙的时候,妹妹只须在家帮忙打打下手,而我却整日顶着个大太阳,放养一大群鸭子。犹记得那个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我就最心慌,因为总有没有列队归家的鸭子,我必须从一人高的田地里去寻找,打着赤脚,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巴地里。虽然心里感觉很怕很怕,怕踩到蛇,怕陷到泥巴里出不来,然而最怕的还是没有寻回鸭子,爸爸妈妈的责骂,所以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巴地里穿梭,内心里满是恐惧。

   我与书中的汉娜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被忽略的对象,都渴求父母的关注。很多事情都自己闷在心里,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以至于时时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认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无声告白》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故事的开头以玛丽琳和詹姆斯家中的二女儿莉迪亚死亡为开端,以探究莉迪亚如何死亡...
    sunnyyihou阅读 966评论 1 0
  • 1.结构错落有致以及倒叙 《无声告白》英文名为:<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本书...
    杨梦龄阅读 815评论 0 1
  • 人言菩萨心善良,成人之美得安康; 我问玉帝王母娘,何拆织女与牛郞? 一对幼儿盼母归,日夜哭泣恸空房; 织女...
    6595409643ed阅读 448评论 0 0
  • 1.背景介绍 浏览器的事件发生顺序 浏览器的事件发生顺序分为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分别由微软和网景公司提出。 事件冒...
    xiaoyudesu阅读 2,1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