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事情,话题如此沉重?
今天我的师傅拉家常似得和我谈了会心,提出了几个意见,我的说话有些问题,我的工作态度还不够端正。
- 大大咧咧什么都敢吹、
- 虎头虎脑不分时机场合、
- 搞不清状况领导都敢开玩笑
- 搞不清楚语境说话不顾后果
- 典型的说话不动脑子,性格不开朗,少与接触,话多容易会错意
刚开始听到这个评价,感觉挺蒙的,事实上最近半年的输入量告诉我良好沟通的必要性,一直也觉得自己做的还行,我明白“好好说话”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培养的一份技能。
不会“好好说话”不仅意味着可能对他人造成言语伤害,而且意味着误会,误解,和错失机会。需要是我们协调合作的基本工具,学会它用好它一直在我的学习计划之内。
但是我做的…并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有哪些补救措施?
一个领域内想要快速学习掌握一张新技能,“刻意练习”是目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 有明确的可达成的预期目标
- 及时有效的反馈,或许是一位优秀的导师,或是一本优秀的书
- 不断的投入精力时间去训练
为什么我做的不好?吃亏就在不断的投入精力和时间这一点,我有书也有好榜样,就缺——不断持续的投入。
我学的经济学对于这种问题的探究有没有帮助?
经济学中对伤害有这样的表述
在会产生互相伤害的事件中,谁避免伤害的成本最低,谁就应该承担最大责任,这样分摊责任,整个社会为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
如果我的言辞无意间对别人造成了伤害,那么就应该由我来做出改变,因为对方因为适应我的言辞而改变世界观的成本太高,而且不现实。
所以“好好说话”不仅是刚需,更是必须。
利用清单怎样破解这种尴尬局面?
利用外包原则,清空大脑,设立检查点,抓住重点要求,在开口前回顾。
- 我说的话对于别人是否会造成伤害?
- 我说的话符合这个时间场合吗?
- 说了是不是比不说好?
检查点:每次开口前。
这是我的个人自查和解决方案,希望对您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