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在传统思想下,请人帮忙无非是态度低一点,嘴巴甜一点,说话礼貌一点。然而这未必总是管用,要激发一个人的善念,光是礼貌还不够,还要有方法,有三个方法:
一、每个人都愿意做好事,但必须让他们具体的感到这件好事做与不做有什么差别。第一种,“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请您让个座么?”第二种,“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这一路实在站不动,如果没有人愿意让座的话,她老人家只能坐地上了”。跟前者相比,后者说法更具体的强调让座后造成的影响,也比较能激发出行善者脑中的画面感。我们每个人的付出,都是为了某个看得见的改变,所以请人做好事,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需要,要让对方也知道他小小的一件行为,会为你减少什么样的痛苦,增加样的快乐,造成什么样的不同。
二、要让对方相信,他的善意不会被糟蹋。每个人在做好事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善良会不会被别人所利用。第一种,“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请您让个座么?”。第二种,“我母亲年纪大了,如果您愿意让座我会非常感激,而且我保证你的好心不会白费,下次我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也会像您一样伸出援手”。跟前者相比,后者的说法突出了你对这件善行的珍惜。强调对方的善意不会被辜负,甚至还会被传递。如此一来,对方的付出更有意义。
三、让对方感觉到他是有选择的。没有人会喜欢被迫做决定。如果你不得不做某事,无论多么正确,你的脑中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种种抗拒的念头。当你发现在做决定时,主控权在自己身上,你就会觉得安心,开始放松戒备,静下心来思考各种行动的利弊。第一种,“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请您让个座么?拜托你,发发好心吧”。第二种,“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请您让个座么?当然,这是您的座位,让不让由您来决定”。跟前者相比,后者的做法更尊重对方的选择权。而这也往往是最有力的请求方式。
社会上很多人,总是把一个善良的请求变成首先的指控。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刻,一个社会也必然是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才会变得更美好。
总结来说,请人帮忙的诀窍是:诉求要具体,善意要扩大,让对方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