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的文,来自纯真的心

    庞老师的《小先生》,把那个乡下简陋的村学,写成了童话般的世界。在那里无论孩子还是学校还有老校长以及那些老先生们,更有那些随便出入小学,跑到教室门口来看看正在上课的孙子的爷爷奶奶们,仿佛怀揣着一颗水晶般的透亮的心,在那一方乡土味儿十足的“舞台”上来来往往非常自然的出演着自己的角色。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无论是谁,只要一出场,必能抓住“看官”的眼球。

    “我写是我见”,《罗生门》里早就说到了,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表述一定不同,因为他们所见不同,更因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心灵。

    《小先生》为什么有着无处不在的童话意味?其序言似乎有所解释呢:

    很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总是以不设防的微笑和清澈,赐给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先生以无限宇宙。而我,在我的备课笔记簿里也留出一片自由自在的“纸操场”——

    有一个小小的秘密,我在写备课笔记时,一般只写每一页的正面,而空着反面,这不是浪费纸张,而是准备记下我讲课中的新想法或备课中的不足,后来的确记下了那些。但也记下了有关你们有关老校长,有关我的老同事们一个又一个小故事。

    每一个小故事的背后都可以温习,都可以取暖。

  亲爱的孩子们,开始整理这本《小先生》文稿时,我又想起了在煤油灯下记下《一个生字》时的情景,那是你们的第一个故事,那时的我刚过了18周岁生日……

    “小先生,小先生,你说说……这个字怎么读?

    是啊,这是什么字呀?又该怎么读?我的喉咙里仿佛就堵着那颗不好意思的鸡蛋,紧张,惶恐,心虚……一直都记得我窘迫摸头的样子,你们调皮和开心坏笑的样子。”

    因为你们的考验,我总是不敢松懈,也不能松懈,明天肯定还有我这个小先生不认识字。后天肯定也有,就这样,那被考验的惶恐和心虚一直保存至今。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没有看见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先生”的烦恼,而处处都是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植根于沃土的心性成长的声音。

    在这欣喜与成长中记下的故事,自然充满了欣喜,也记录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