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中,我邂逅了这么一本书:《爸爸军团》。带着极大的好奇,我徜徉书中,无法自拔。
作者布鲁斯在生活如日中天之时,被确诊身患癌症。他意识到,可能无法看着一对双胞胎女儿长大,就要在她们的生命中匆匆退场了。于是,他萌生出了“爸爸军团”的念头。“爸爸军团”由六位布鲁斯最欣赏与信赖的朋友组成。他决定,如果“那一天”真的降临,这几位“爸爸”将承担起重任,代替他,成为他在这个世间的声音,将他不能教给女儿们的人生功课传授给她们。
“行者爸爸”杰夫会教孩子做个行者,而不是观光客。在旅行中,观光客只会选择最容易最舒适的大众路线,而行者则会遵循心中的指引,追求未知的挑战,融入到迥异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中,体验别样的人生。观光客只肯乖乖地守着大巴车,而行者有勇气跳进泥堆去感受生活。这既是对孩子的人生指引,也是对我们的启发。人生路上,不妨跟着心又,少一些循规蹈矩。
“做自己爸爸”马克斯教会她们不管在哪儿,都要做真实的自己。一个人最难的,便是“做自己”。做自己?难吗?难!很难!生活在红尘俗世,多少人在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世俗褒贬损誉,会成为一根绳,紧紧捆着我们。财富,名誉,地位,这些附加之物让我们迷失,恐怕没多少人能记得我们儿时最初的梦想了吧。
“梦想爸爸”大卫教会女儿们如何做梦。梦想着做飞行员,科学家,总统,服装设计师——谁都可以做漫无边际渺远的梦,但只有少数人能找到自己有能力实现的那个梦想。不同于那些为了“无望”的梦想,一辈子苦苦挣扎、终日自怨自艾的人,恰恰是一小撮懂得根据自己能力改变梦想的人,才真正享受到了梦想馈赠给我们的幸福感。
“老朋友爸爸”本,会教孩子们怎样去刻下自己的回忆。不知是否还记得,童年时,我们都有个一起抓蝌蚪过家家的朋友。后来,我们就像那些蝌蚪一样慢慢长出胳膊和腿,跳进这个世界。慢慢的,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过着不同的人生,少了联系,淡了回忆。渐渐的,他成了通讯录中的一个名字,他,不再是我们曾经的“最重要”“唯一”,而只是“其中之一”。但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突然回到了我的身边。所以,还是要照顾好我们的小蝌蚪,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一个他,带我们回到记忆中的“家”。
“好奇心爸爸”本,教会女儿们如何思考。有一句非洲谚语说得好:懂得提问的人永远不会迷路。在提问的过程中,人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不妨在问题中生活,对心里的一切未知要充满耐心。不管身在何处,只要会提问,就总能找到自己的路。不能只是寻求答案,而要试着去热爱问题本身。将自己投入找寻不同观点和角度的人生中去,为了找到答案,走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创造力爸爸”约书亚教给孩子们对世界敏锐的感知能力,教她们如何去看这个世界。发现美,并不是什么难事。书中的这位“爸爸”,会让她们背诵奥登或莎士比亚诗歌,任何时候她们都可以靠在树下,邀请奥登或莎士比亚与她们相伴;他会带她们去听马勒的交响乐,这样她们以后可以来回听,每次都会激发相似的情感;他还会教她们学会欣赏中国书法,那是表达内心力量的一种方式……当然,约书亚也希望女儿们能够明白,他们的爸爸即使在病倒的时候,也依然保持着发现美的态度。他希望她们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去看世界。而我们,同样需要学会看见乌云的背后,自己走出去去收获奇迹,这样就能永远记住曾见到彩虹时的那种感动。即使遭遇阴天,也别忘记,寻找彩虹。
同时,我对书中一句话记忆尤深——和乌龟一起散步。这种散步传统,发生在法国。很多年前,巴黎街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散步者,他们总是缓步踏入游廊,被称为“漫步者”。但他们喜欢带上一只小乌龟,让它决定散步的速度——这种对缓慢移动的赞歌,我喜欢。尤其在当下的快餐时代,什么都追求快,吃饭、走路、争名次,甚至本性追求“慢慢来”的教育,也在追求效率,匆匆,太匆匆。那种“闲庭信步”似乎离我们已经很远。看到这句话,我告诉自己,别着急,停下脚步,看看这世界的短暂一刻。
为人父母的矛盾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得不倾尽一生让自己“退役”,那么,做儿女的矛盾之处就在于,只有过了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拒绝的东西——父母的关怀,正是自己需要的。我们用尽一生让自己变得独立自主,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去。然而,可能在不肯再听父母话的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真的听进去他们一直念叨着的道理。
——20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