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有不少关于我国许多企业静下心来、下大力气的搞研发的好消息,令作者非常欣喜,因为就作者的亲身感受而言,在以前众多企业争先恐后、动真格的搞研发的现象还是并不多见的。
当然,这种新变化现在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中小民营企业占当地企业总数超过90%的温州来说,2019年前三个季度,企业的研发总投入排名浙江省第一,而且研发投资增速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比如温州的某电动马达制造企业,出资15亿元引进世界顶尖设备,向行业高精尖级别迈进。某汽车开关配件制造企业,每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研发人员。某金属材料生产企业,自己投资建立省级复合材料研究院,每月能推出10多款新产品上市。这种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大量投资搞研发的现象,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令人意外的还有,温州的这种研发投入力度不但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人才,还吸引了许多资历颇深的外籍高技术人才进入当地中小企业工作。
还记得过去很多企业靠的是仿制,低成本劳动密集,“短平快”赚快钱。而现在,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1.被动因素
国内方面,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阶段,许多低端的商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同时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连年上涨,使得企业不得不向中高端市场发展,寻求出路。
国际方面,以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为国外企业代工生产,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往往相互压价,使利润大幅缩水,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等。再加上现在许多人力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制造业崛起,使得低价竞争的路线不可持续。
2.主动因素
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已经由外贸拉动转变为了消费拉动,而且不断呈现消费升级的趋势,2019年我国消费总量已经突破40万亿,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不少地区的政府反应灵敏、行动积极,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研发条件,使许多企业从研发中尝到了甜头。比如温州政府建立了多个拥有总价值上亿元试验设备的、能够服务数十个行业的研发综合体,使企业免去了购买试验设备所需的巨额投入。有的企业在一个院子里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试验,研发周期从原来的两年缩短到半年,研发成本下降一半,产值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长。
又比如佛山,作为我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经向制定行业标准的层次迈进了一大步。众所周知,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佛山在大行业之下划分出了许多细分行业,在细分行业中认定出了498家龙头企业,让他们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抢先占领了许多细分行业的制高点。
因此,在被动与主动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很多企业都走上了踏踏实实搞研发,靠创新升级打市场的良性循环之路。不仅如此,许多外企也看中了我国的大量工程师资源,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使投资领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领域,向研发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延伸。
在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以及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综合国力支撑下,众多企业是到了该做一些更难的事情,向着商业价值链中上游冲击的时候了。
现阶段的大学生们也赶上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更大的好时候,那么期待走上研发道路的大学生们,抓紧学好本领技能,到企业发挥施展你的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