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心态
1、什么是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人们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及意向的心理状态。
2、社会心态的功能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
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态是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文化建设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3、表现形式
社会舆论——重要表现形式
二、转型社会中的心理特征
(一)大众总体普遍心态。
1、广大人民对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较高。
2、对已有成就充满自豪感,对未来发展持乐观预期。
3、社会价值观务实理性,进取精神不减。
4、群际关系相对和谐,集群行动风险可控
(二)存在某些负面社会心态
“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心态四方面内容抓心理建设
1、社会需求方面。
民众需求层次多,标准高,问题多。需求导向。
愿望与需求是不同的,要花时间、花财力、同时需要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的才是需求
2、社会价值观
(1)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发生了重构:“愚公移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
(3)共享价值观念、社会互信、社会共识、社会合作
3、社会情绪。
(1)群体心态
(2)当群体盲目、狂、情绪化时, 该如何保持理性?
——找出群体领袖(群众自己认可、有群众威望)、命令越清晰、越简单越好,同时想办法快速解散人群,
4、社会关系。
(1)民众中的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现象。“马加爵”、“云南司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2)不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群体间的摩擦、冲突
——做预案:预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什么人,什么事,怎么应对
比如拆迁
四、社会心理服务的切入点。
1、个体层面——提升心理资本,提高个人情绪管控和压力管理能力,自己心态应对社会挑战。
2、家庭层面——促进家庭和谐,增加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赡养关系、婆媳关系等方面心理知识普及。
了解亲人的爱的语言:爱的语言、静心时刻、礼物、身体接触、服务行动
(1)夫妻的心理是有差距的:
男人直奔主题,问题解决导向,是非观、
吵架的时候,男人要解决女人的情绪
(2)亲子关系:
爸爸在不在家不要紧,关键是在孩子心中,你在不在
妈妈要树立爸爸在孩子中形象
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限制
(3)赡养
欣赏老人的过去——肯定他们的现在。——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可以干点什么——期盼他们的未来
(4)婆媳关系
夺权与夺爱——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自己的小家庭,婆婆要尊重小家庭
3、企业层面——针对全体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EAP专业服务。
全员服务,不能用临床心理学的方式(受美国影响,一直用临床心理学,所以很难铺开)
4、社区层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什么能解决,什么不能解决,心中要有数
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两个不同的概念
严格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政法委牵头)是“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它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截然不同,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从国家和社会主义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突破旧有的“心理健康服务”观念,着重解决宏观社会心理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专责的行政主体,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人在情绪状态下,不要讲道理,先处理情绪
工作绩效说话——EAP
专业知识架构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态的内涵、社会心态的培育策略、社会心理变迁及其应对。
2、(个体)心理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