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长大了要做有意义的事,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更多的时候,说这句话的人并不真的理解其中的意思。
艾森豪威尔,也有一双期待他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父母。艾森豪威尔父亲平时不喜欢多说话,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是威严的象征。艾森豪威尔小的时候,遇到过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
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艾森豪威尔的几个同学把他拦住,他们提出必须一起玩,不准他提前回家。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恰巧经过,他把艾森豪威尔叫到一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艾森豪威尔向父亲说明了原因,临了补了一句,“我知道,如果我反抗,回家必然遭你的打,所以,我只能选择留下来。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摸摸孩子的头,对他说,“去,把他们都赶跑!”没过多久,那些缠着艾森豪威尔的同学果然被他给吓跑了。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做为父母的我们会怎么做?
理性的父母也许会劝孩子赶快跟自己回家,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感性的父母也许会骂孩子或者骂那群同学。结果,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神经质”,令一件他本不太在意的事情,有了思想上的负担——我无能,所以需要父母出头。
而不怕事的父母也许就直接冲到那群同学面前,对每个孩子一顿数落,并且摆出一副家长的姿态开始教育他们。那姿态仿佛被欺凌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事实是,在我们的周围,真正鼓励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欺凌的父母是少之又少。当父母发现孩子被欺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身的职责,越俎代庖的行为就在转身之后发生了。
人生于世,每个人都有权力做父母,但是懂得放手并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几个?所以,有权力做父母的人并不一定有能力做父母。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画大饼,描绘自己心中也模糊不堪的蓝图时,不如踏踏实实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艾森豪威尔父亲鼓励他用自己的行为解决同学的骚扰,这样的鼓励对艾森豪威尔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的这种鼓励,对孩子来说有多重暗示:1、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能力解决问题2、鼓励背后的暗示是,无论遇到什么威胁,不要怕事,站出来去解决,事情已经解决一半了。3、闹事的人其实都心虚,只要我们自身过硬,再大的事情都有办法解决。
正式进入前线指挥战斗后,艾森豪威尔不怕事,不躲事的性格特别明显。他可以和马歇儿愉快地讨论工作,也可以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不怕事,不躲事。
诺曼底成功登陆,是艾森豪威尔指挥史史上最重要的一笔。而他敢于直接向丘吉尔要总指挥的权,在决定诺曼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时,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就是沉着冷静。他不惧怕失败,但战前仔细推敲可能出现的伤亡。
他不怕成为盟军的最高指挥官,但明白只要是战争就会有失死亡这件事上,所以,他从来不会避而不谈前线士兵的生命安全。
诺曼底成功登陆后,艾森豪威尔得知登陆时的死亡率比预估的降低了60%,但就是这10%的死亡率还是令艾森豪威尔流下了泪。他说,这对国家是一种损失,对人民是一种损失,而对于任何一个家庭(特别是母亲)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艾森豪威尔如此心系前线士兵,就是不躲事。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有胆魄,有能力成功指挥诺曼底登陆,我想,他父亲对他的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人生的意义,说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引用艾森豪威尔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知,教育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鼓励他自己承担责任。
一个懂得承担的人,怎么会对社会无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