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读后感

这是晓晖姐在共读群里附赠推荐的一本书。在写读后感之前,要先写写晓晖姐。

我们俩是刚认识不久,又一起参加了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她和我都是领读人,我们都有6分钟的演讲。活动当天我提前1个多小时到活动现场,发现她已经到了1个多小时了。她带着书、带着一沓纸和笔,一遍遍的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天呐,6分钟的演讲而已,她竟如此严谨。这是她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严谨;

第二次还是在活动现场,她演讲时,幽默、睿智,有深度,作为压轴嘉宾,她机智化解了压力,讲活动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次,是活动后续,主办方为她建立了领读群。她认真的做了准备,并根据要共读的内容延伸了很多,《深阅读》就是她的延伸推荐。这一波操作,着实彰显了她的阅读功底。

这本书只有114页。本想让它作为助眠阅读,可竟然看完了也没睡着。这里送个小帖士:睡前不要用电子产品看书。研究证明,电脑、手机和平板屏幕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会刺激视神经,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让人变得非常难以入睡。

依然是先看目录。60页以前讲的是为什么要阅读。这部分内容对我没什么用,因为我已经知道阅读的力量了,属于重叠知识。我从P61开始看。共三章:阅读经典、如何坚持读书、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最后一章,从P98-P104讲的阅读技法,验证了我读书方法。当书越读越多的时候,就会越读越快。书中说是因为建立了y=f(x)函数,y=创意,x=素材。这和我之前说的建立自己的knowledge tree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说读书先读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然后把这些知识会慢慢堆积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也就是树干,然后形成树枝。这时再读书,就能根据自己树枝分类,将书中内容快速分类,这就是树叶。读书越多,就会枝繁叶茂。

从自己喜欢的、需要的领域,慢慢涉及到其他领域,形成多元的思维。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有亮点:1、验证了我的读书方法,就好像找到了知己;2、让我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接下来我也会多去读一些经典。

最后,再次谢谢晓晖姐的推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的读书计划,由《深阅读》开始,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斋藤孝。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嫌老套,但我们...
    枝枝Rena阅读 417评论 0 1
  •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书。《深阅读》是提醒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浮躁时代里,回归阅读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用方法。 不过这...
    飞驰的阿飞阅读 524评论 0 0
  • 爱阅读的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重拾阅读兴趣8个月了,越读越欢喜。但隐隐的,又有些迷茫。 这几天在自我反思:我读...
    李先生读后感阅读 398评论 0 1
  • 1 当代社会有两大主流思想,一个是“娱乐至死”,一个是“消费主义”。 无论是哪一个,都和读书没什么关系。 网络的发...
    庄若阅读 912评论 2 4
  • 一口气读完了日本作家斋藤孝的《深阅读》一书,感觉特别累,之所以感觉累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不是我“兴趣”范围内...
    溯源_5195阅读 3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