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三天看了一本书《坐着看花,站着消逝》,只想说,写得真好,看得我都快“入世”而不能“出世”了。
我仅仅比书的作者大两岁,人家书都畅销三四本了。书中作者将自己的现实交织于书中的故事中,赋予主人公们一幅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他们那个阶段我们也都经历过,但再看才晓得自己的生活才是那样的渺小。
书中将亲情、友情、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虽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初中生,但他们之间有牢不可破却又有别于“哥们义气”的友情,也存在着火光四射但有别于一见钟情的懵懂无知。他们率性而为,不虚伪,不做作,有热情,有血性,有叛逆,有理想,有责任。他们为了朋友可以付出一切,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到了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以相互领会的地步。他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事可以勇敢的去做,了无遗憾。正如书中所说的:爱一个人,且从来没有勇敢的表白过,是遗憾。万分之一的希望没去努力过,没被拒绝就放弃了,以后回想起来也会遗憾。为了心爱的人勇闯危险之地,为了感受自然、享受与朋友一起的快乐徒步攀爬峨眉山。为了支持朋友的决定毅然放弃自己多年的“默守陈规”……每一幕都牵扯着我的心,沉浸在这闪亮的青春之中。
其实我也没有必要去羡慕、去遗憾。我也有一群至交,只是散落到天涯。发了说说他们看到后会为你的情绪思考;见了面之后,相顾无言,彼心可知;离别之时,所有道谢的话已成俗套。如果有个才华卓越的人来写我的过去史,我相信也会有璀璨的片段,只是没有这个人的存在。身在福中不知福。心中的不知足和主人公情结折磨得人青了肝肠。
好奇怪,从出生到了现在,人遇了千千万万,能坐下来聊的也就那么一些。小时候,每逢过年表哥表姐大伯大姨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节目不断,如今成了看了几眼寒暄几句就又各自各奔天涯,谁也不愿这样。每个人都在渐渐远去,能说心底话的就只有上学阶段的同学。而在上学阶段相交的同学中,一些人一看到他就不想跟他多说一句,总是跟他说不到一块去,就算说也只是出于礼貌的附和一些;有的人也就认识,见了面就打下招呼,双方都没有再进一步沟通的意思;有些人在某些话题上能在一起大谈特谈而毫无生涩之感,但离了这些话题也就仅仅成了一个认识的人了;有些人能跟他说说话、聊聊天,一起做做事,但心底对彼此都或多或少有些顾虑,不愿对对方倾诉心底话;有些人就是你心中有了疙瘩时,也愿意跟他聊聊自己的困惑,也许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让人心中舒然不少;而还有一些人,什么事、什么话都不用说,彼此都懂的,他就是另一个你。
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彼此暖暖心,人生就有了知己。身边的人,有的“牛气冲天”,让你羡慕嫉妒恨,让你无限感慨,有的性格与志趣彼此相投,玩时有伴,聊时有人,有的虽只是点头之交,但也能在你的空间、微博里留下他关注的足迹。所以,世间不是缺少知己,而是缺少让你成为他人知己的那份性情与品质。每天改变自己一点,阳光一点,旅途就有了伴侣。
好羡慕好多人能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心,爽快大气。为什么总是过多的考虑之后的事呢,眼前的事都还没办完。好羡慕写出这句话的人:在你放弃做这件事的时候问一下自己,在若干年之后回想起这件事时你是否会遗憾。什么“无悔的青春”,“我的青春我做主”统统都是浮云。
是的,这个社会确实有太多的阻碍因素,书中的主人公也抱怨应试教育下老师矛盾扭曲的心和学生叛逆无奈的环境。只想告诉我自己: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容忍自己不能改变的一直到能改变为止。写到这我自己都佩服自己豁达的告诫指导能力了。其实自己明镜似的知晓,这些话劝别人时头头是道,但对自己,呵呵呵……我只想让自己更好的去实践那些空洞但有用的社会哲理,否则心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