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单位组织去风景胜地进行五天四夜的联谊活动,多数人是本着放松休息的心态去的,我也不例外。在每一天晚上联谊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趁着这个时间进行夜跑健身,四天晚上无一例外。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打成一片,恰逢世界杯时期,因此跑步时我总能在商业区看到成群结队的同事在各色饭店中吃夜宵、喝酒闲聊,看起来极富有青春感。
当我在跑步时遇到同事后,他们总是很疑惑的看着我,眼神仿佛在说,怎么会有人在联谊的夜晚还一个人跑步?
直到联谊的最后一天,有一个同去的同事找到我,她向我诉说:每天都看到我在夜跑,非常羡慕我,为什么我可以旁若无人的坚持自己的事情?而她虽然也想做自己,可是总是更希望合群来赢得大家的喜爱,导致自己内心常常难以平静,情绪失调。
也许,联谊中那些每晚聚会的同事,有很多心里并不想这么做,但是不这么做又似乎不合常理,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第一次去了,第二次这么好拒绝呢?因此做着不符合本意的事情,也就难免会出现不佳的情绪了,这种害怕自己不合群的从众心理,也称之为“羊群效应”。
什么是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或许,从众是人的本能,因此较为合群的人拥有更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为什么人们会深受羊群效应影响
A.为了获得安全感
有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行为和选择表现出一种“随大溜”的倾向,与群体保持一致会使他特别容易获得证实自己的决策是正确,他们恐惧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会倍感孤立,无法抗拒集体氛围,违心的参与一些规则性的集体活动因而感到安全感,大众决策能代替自己的个人选择。
B.迷信权威的确定性
另一种人习惯于服从权威的决策,在一个固定的情景中,当具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做出一个决定时,他习惯性的认为这项决定时合理的、正确的,却并不会理性的去分析是否真的合理,只是按部就班的执行。
C.群体影响的潜移默化
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现象,导致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因此更加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产生类似于搭便车的心理,进入一个合群行为的正循环。
“羊群效应”的弊端,如何改变?
正如前文所说的“羊群效应”的心理成因,很容易明白从众心理意味着:
交出了一部分自己的选择权和独立权,放置于他人手中,但是最终能为你负责的却是你自己,比如结婚生子,选择工作和未来的目标,未经独立思考的从众意味着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
在思想观念、个人爱好上受制于主流和权威,对于天生适合主流的人来说,是大幸,然而对于那些本性小众的人来说,无异于抹杀天性。
社会舆论可能只容许一种或几种声音的发出,包容性和多样性逐渐被单一性所取代,如此贫乏的公共领域不利于培育客观独立的人民,因此在网络上总是能发现一些非理性、不客观、带有强烈主观情绪的观点广为大众流传所接受,相反符合情理的声音却因势单力薄,需要较高的理解力而无人问津。
如果你正苦于合群与否,想要改变却无从下手的状态,那么可以尝试:
A、将“外部记分卡”转变为“内部记分卡”
外部记分卡指的是以外界的评价来对自己打分,人们本能的想要得到高分,那么会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合群与否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会让某些天性不适应的人焦躁不安。
如果你将计分模式改成内部记分卡,即你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来给自己打分,你就免去了外部的干扰,对你来说重要的是自己的表现,而不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表现,“羊群效应”对你的干扰将大大减弱。
B、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
不管你多么的想要冲进人群与大家一起共度人生,终究无法改变人本孤独这件事,在你的一生中,经历的一切的感受,除了你自己知道外,别无他人,就算是最亲近的父母或者伴侣也无法替代你。
因此在决定重要的事情时,少数服从多数的决定模式是不明智的,问问你自己,那些大多数能为你选择后的人生负责吗?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请将自己的意志摆在众意之前。
C、保持思想独立
独立的思想并不意味着唯我独尊不听取众人意见,而是能够在众多的看法中保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被多数看法所裹挟,以至于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细心的呵护其成长。
以上的方法虽然看起来很简略,但是认知和将认知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还需要多多思考行动,才能避免自己困扰于“合群”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