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为何开运河?

杨广是不是昏君?如果单从过程或结果来看,答案也许不太一样。

从结果来看,他实至名归:在位十来年,把父亲杨坚积累的财富、威望、实力挥霍一尽,开皇之治期间强盛到极致的隋朝,突然间崩了盘;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死去,全国人口减少了几乎2/3,杨氏家族自身也几乎被屠戮殆尽。这样的杨广,可谓不仁不义、不慈不孝,说他是昏君都算客气了。

但从过程来看,好像完全又是另一种答案:他经营西域、营造东都、修补长城、开掘运河、远征高句丽......从客观上而言,这些举措都没什么毛病,甚至谈得上雄才伟略之举,类似的项目,之前的王朝、后世的唐朝,或多或少都这么干过。

杨广的问题,就在于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用错误的方式,去做了正确的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修运河的必要性:强盛的隋王朝,面临巨大的交通运输压力

我们常说,隋朝跟秦朝类似,是一个结束了分裂、开创全新纪元的王朝。从五胡十六国直到南北朝的近三百年,南北之间、甚至北方的东西部分之间,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割裂开来的,而隋朝要整合各个地区,必然会面临新的难题。

众所周知,先秦及两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关中及黄河流域。而到了东汉末年,众多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士纷纷逃往相对安逸的江南地区(比如诸葛亮);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在东吴政权的经营下,江南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随着西晋的灭亡,五胡据中原、衣冠南渡,中国古代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原地区熟练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生产组织方式都随之南下。充沛的雨量、温热的气候,大量闲置的肥沃土地得到了开垦,加上土断政策的推行(侨户和土著统一标准负担国家的赋役),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屡屡遭受战火,但西起益州、东到江淮/三吴,南方整体经济富庶、农业发达,“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以此为基础,加上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

北方则有些不同,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政权剧烈更迭,人口大量减少,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比如在后赵灭亡时,曾经出现了“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的恐怖局面。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坛相对稳定,孝文帝改革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北齐北周对峙期间,双方都积极发展生产,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虽然战争频发,但经济整体上未受大的影响。

因此,当隋朝建立时,杨坚面临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其后他更是励精图治、厉行节约,隋王朝的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元589年的灭陈之战,由于措施得当,对社会的破坏极为有限。这也是在战争结束后,杨坚敢于大笔一挥,宣布对江南地区免除十年赋税、徭役的底气所在。

其后的隋王朝,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公元597年,出现了“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的繁盛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三大难题:

其一,关中形胜之地,秦朝、西汉以及北周、隋朝,都将其视为起家的大本营。经过数百年的经营,这里人口众多,土地被充分开发,加上隋朝时期承平日久、人口暴增,出现了“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的局面。加上这里是朝廷所在地,大量的军队、官员聚集,所需的物资自然倍增。

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杨坚、杨广父子先后推行均田制,但仍旧僧多粥少。因此,那时的关中地区,需要中原、江南向其输血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其二,关中及中原自然灾害频繁。开皇年间,关中多次出现大旱,老百姓甚至不得不吃豆屑、糟糠为食。杨坚竭力应对,一方面输送物资,另一方面率领灾民前去洛阳一线“就食”(要饭)。

而中原的情况也不太妙,黄河固然是母亲河,但在那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其威力很难被人为控制;历朝历代,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都是统治者面临的巨大难题,“频岁大水,州郡多遇沉溺”,北朝时期,这种记载时常见诸史书。

其三,隋朝统治集团出自关中,中原地区(崤山以东)原为北齐辖区,江南则更是与北方分治数百年。武力上的统一固然不容易,管理上整合、心理上的认同更需要花不少功夫。比如在灭陈之后,隋朝在江南推行苏威的“五教”(隋朝刑律),让原本松松垮垮的江南百姓不胜其烦,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综上,无论是缓解关中的物质需求压力,还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客观需要,甚至是如何有效统治庞大的国土,都迫切需要隋王朝提升人员、物资的运输能力。

那我们看看杨坚、杨广是怎么应对的。

杨家父子的不同应对:杨坚循序渐进、杨广开出一剂猛药

《隋书·食货》记载,面对关中地区巨大的物资压力,杨坚曾召集朝廷开会讨论。有人提出了向其他地区移民的建议,但最终不了了之。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关中是隋朝统治集团的家底所在,他们怎会愿意削弱自我实力?加上老百姓乡土观念根深蒂固,推行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因此,杨坚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其一,加大运力。公元583年,杨坚向各州招募百姓往关中运米,不过他的办法不是强迫,而是立下重赏鼓励:“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凡是能把40石米运到常平仓的,免除当年的兵役。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干劲十足。但是,其后怎么把粮食运到关中,又是一个难题。

长安之所以在过去千年成为战略要地,周边发达的水系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一,东边的渭水,更是一支通往中原的大动脉。但到了隋朝时,多年的泥沙沉积,渭水的河底深浅不一,压根没法行船。

因此,在第二年,杨坚命令宇文恺自长安城西北引渭水,然后往东沿着汉代的漕渠遗址开挖了广通渠,抵达潼关,与黄河相连接,从此让关中至中原一线的运力得到极大提升。

其二,设立粮仓。

首先,为了解决关中地区的肚子危机,杨坚先后设立了黎阳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这些粮仓都设在水路沿线。

为了应对关中之外地区的同类问题,公元585年,杨坚下令在各郡县设立“义仓”,每年秋季丰收之日,每家每户按贫富情况向当地政府交纳粮食,朝廷安排专人监督,每户最多不超过1石。当面临灾年时,则开仓赈济。

这样一来,每个地区都有保底的赈灾粮,后来中原连年遭受大面积洪灾,杨坚立即命令各地开仓放粮,并派朝廷官员前去监察。“困乏者,开仓赈给......遭水之处,租调皆免。”实在没有余粮的,政府救济;遭受水灾的地区,免去当年所有税负。

因此,在开皇年间,隋王朝虽然屡屡遭受自然灾害,但储备充裕、朝廷应对有条不紊,人口逐渐增长,近20年间增加了一倍。

当然,这只是暂时缓解了难题而已。怎么更有效率的把富饶江南的物资运往北方、关中?怎么强化对广袤中原、江南地区的控制?如何加强向北部边疆的人员、物资输送能力?这是后续隋朝皇帝的任务。

对于上述问题,聪明的杨广显然是个明白人。与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父亲杨坚不同,年轻气盛的他比较生猛。

他即位的第二年,命令杨素、宇文恺修葺早已荒废的洛阳,命名为东京(后改名东都)。服役的劳工多达200万人,建成之后,从附近地区强行迁徙富商大贾、寻常百姓入居其中。

对于这一大张旗鼓举动的目的,杨广在诏书中的解释是:“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洛阳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从古至今都是天下重镇,往北可以连通中原,往南能够联动江南。如今我朝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营造洛阳、正当其时啊!

他说的都是大实话。早在先秦的周王朝时期,周公认为“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都城的位置必须选择在天下的中央,天子要从天下的中央地区,治理天下所有的民众,由此将洛邑立为京师。

隋王朝作为重新统一了天下的大一统王朝,当以治理全天下为己任,因此,重新营造洛阳,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这甚至也体现出杨广宏大的政治格局。

但这只是他的第一步。古时运力最大的方式,当然是水路。就在东京营造完毕之后的同年,他立即着手开挖规模超出所有人想象的运河系统:

从洛阳出发,抵达与东边的山阳,连通了黄河与淮河,渠宽40多步,沿岸修好驰道、种满柳树,格局之宏伟,即使时至今日,略加脑补,仍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通济渠,从此,富饶的淮河流域与中原之间的水路被打通,隋王朝的战略运输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但这并不是杨广的终点。第二年,他在洛阳东南修建洛口仓,方圆20多里地,设置3000座粮窖,每窖存量8000石。同年底,在洛阳北修建了回洛仓,容量为洛口仓的1/10。(这两大粮仓,在后来成了瓦岗军的最大核心竞争力)

紧接下来的五年内,杨广紧锣密鼓,先后下令疏通连通山阳与扬州的邗沟(山阳渎)、连通洛阳与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疏通拓宽连接扬州与杭州的江南河。

从此,以洛阳为中心,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从北到南的水路运输主干道都被连接起来,长达2700余公里。位居中心的洛阳,水陆交通更加四通八达,成为天下集散中心;南方的物资从此可以迅速抵达关中及中原,从此之后,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东西南北彻底被连为一体,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彻底焕然一新。

因此,用“开天辟地的伟大工程”来形容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一点都不夸张。就像史学界认为的那样,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但帝王的丰功伟绩,往往伴随着百姓的血泪。

修建运河的浩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工程量最大的通济渠、永济渠,每次征发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人。更为夸张的是,在修建永济渠时,还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

在这些工程进行的同时,隋炀帝还紧锣密鼓的开展了修长城、建江都、造龙舟的大动作,每次动员的百姓数量都以数十万计。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加上官员督促严苛,大量百姓死于非命。

比如,在公元605年的通济渠建成后,杨广又派人修建上万艘龙舟,疲于奔命的劳工大量死亡:“役丁死者什四五”,四五成的工人死去,朝廷用来运输尸体的车辆前后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换作其他王朝,这种情况下早就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了。但隋王朝的基础实在过于雄厚,经历了这么多夸张的工程之后,竟然还撑得住。

如果隋炀帝就此收手,也许他可能会成为一位有为之君。但是,在野心、抱负的趋势下,他并没有收住脚步。

把隋王朝彻底推向毁灭的,是接下来的三次远征高句丽。

公元611年,有鉴于东北小国高句丽的潜在威胁,隋炀帝组织起了百万大军(实数),配备的劳工更是多达200万人,天文数字般的人员征发、物资准备工作,几乎将老百姓榨干,以至于出现了“百姓穷困,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的悲惨局面,老百姓财、力都被压榨殆尽,几乎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不得不开始大规模落草为寇;

同时,在杨坚期间屡次爆发的自然灾害再度来袭,同年有30多个郡发生了严重的洪灾。双重危机下,大量饥民蜂拥而起;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杨广,要么无法掌握真实信息,要么下达的命令无法得到执行,只能坐视全国各地的起义与骚乱愈演愈烈。甚至他还在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接连发起了第二、三次军事行动,对于当时的局面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不得不迎来国破身死的结局。

因此,我们可以说,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是奇特的皇帝。从结果而言,他配得上昏君之名;但他绝顶聪明,所推行的各项政策(均田令、科举制)都符合时代需求,主导的各大工程,从客观上而言,都极其契合时代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他的问题就在于操之过急,无视民间的承受力,纯粹按照自己的意志,迫不及待的在近十年中,推行别的朝代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敢落实的项目,最终把百姓逼上了绝路,也把自己的王朝、自己的身家性命推向了深渊。

他就像个庸医,虽然准确诊断出王朝的毛病,但给出的药方却用力过猛,超出了正常剂量的数倍,以至于毒死了自己。

后来,临死前的杨广,曾经清醒的反省:“我实负百姓......”,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