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一篇及格的文章

十年前你说自己会写文章,大概会收获一个淡淡的“哦”,人家看你的眼神,和看一个会珠算的实习生差不多。不过到了今天,有些人笑不出了,会写爆款文章的人,正在大把大把捞钞票,比如咪蒙,虽然前段时间被禁言了……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个人通过文字连接整个世界,从前根本不看书的人,都在不停地刷朋友圈,看订阅号。有的人单枪匹马地就成为了一个平台,写作能力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技能。

我知道此刻你一定心花怒放,看着眼前的键盘,仿佛看见财富滚滚而来。

不过先别着急,我问个问题:

任何艺术,例如音乐,绘画,摄影都需要遵循基本规律,长年练习,不遵守基本范式的音乐叫噪音,绘画叫涂鸦,摄影叫乱拍,凭什么你会认为自己可以不顾基本范式,生来就会写作?


讲真,天赋这个东西人人都觉得自己有

我曾经也和大家一样,以为自己妙笔生花,直到遇上了领导:

1.为什么你的文章老是被领导要求反复修改?

被编辑退稿都还好,心中暗骂一句不识货,转投下家,白眼翻到天上。但有一种退稿叫领导让你重新搞,这个时候,除了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过,你还需要默默含泪一改再改,伺候到领导满意为止。这个问题我有经验,字斟句酌,都快把全唐诗搞上去了好吗?领导还是高冷地皱着眉头。

后来我学些了一些写作理论,慢慢才明白:

大多数不受待见的文章,都是结构上轻重不分

第一,应用文都是拿来解决问题的,读者最关注的是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你非要整得跟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一样,最后才告知结局,我要是领导,也要插着腰喊:拿下去改一百遍。

第二,你去跟人讲道理,要有点逻辑性,不能七荤八素,本末倒置,比如,解决问题,正常谈话顺序是这样的:

领导问:小王啊,最近员工积极性不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王:我认为是因为公司搬了新的办公地点,离各位员工住处比较远的原因。我从前上班只需要二十分钟,现在坐地铁一小时,还要转两趟车,路上来回三小时,每次早上到了公司,晚上回到回家都感觉到十分疲惫。小张,小李都是这个情况,我想是不是考虑改变一下班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领导:嗯,你的想法不错,我会考虑。

如果你非要标新立异,跟领导玩悬疑,画风可能会是这样:

领导问:小王啊,最近员工积极性不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王:我从前上班只需要二十分钟,现在坐地铁一小时,还要转两趟车,路上来回三小时,每次早上到了公司,晚上回家都感觉十分疲惫,还有小张,小李,情况也是这个样子……

不用等小王说完,领导就会想:哟嗬,这是要跟我讨价还价啊?后面小王再拿出结论,领导上已经觉得很不爽了,情绪已经不对了,还怎么好好的沟通?

不要考验你沟通对象的耐心,尤其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分配一个点击量给你,已经是很大恩赐了。

谈话如此,写应用型文章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作者总结文章结构的第一原则:自上而下的写作。(我是在 丁是丁 大大简书文章里看到这本书推荐的,原文链接在此 我用这本书的方法,写了一本书的五篇书评


书很薄,一个下午就能读完,但真正的经典,从来都是一句顶好多句


所谓自上而下,就是说,把文章结论或者最重要的观点放在前面,接着是次重要,然后是次次重要……最后才是最不重要的。

应用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这样写作的好处是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便于让读者迅速接受作者观点,接着读下去。尤其在如今文章泛滥的情况下,开头说不到点子上,读者就取关了(好悲伤……)。

当然,现在的公号作者们除了套路,还自带红蓝buff,许多作者借鉴了小说的写法,先来段小故事,引人入胜,再抛出主要观点或结论。

例如:前段时间的十万+爆文《你的勤奋正在毁掉你自己》,开篇先描述了一段《后会无期》的情节,然后写浩汉:

十年的风雨,十年的努力,都消散于无形,到最后只能被迫乐观:“其实就这么平平淡淡活着也挺好的”

然后抛出结论:

但其实,这种人生,最可悲。

“就怕你碌碌无为,却告诉自己平凡可贵。”

之后,又是一段小故事作例证,一段总结,然后解释为什么努力无效。再后是如何努力才有效,都是一段例证,一段总结。

条理清晰,逻辑完整,让人不自觉就读了下去。抛开论点先不说,阅读体验极好。

这种文章,你领导怎能看不懂?!!


旋律的优美来自于结构自制

还有一种结构问题是信息杂乱无章,没有头绪。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思考过程过于发散,我们一开始思考,觉得自己文气勃发,如滔滔江水,不可收拾,其实思维速度极快,信息跳跃,胡乱记录下来,自己觉得语句通贯,但看的人可能完全找不到条理,根本看不懂。

例如,有位读者在我一篇文章后的评论。说实话,我读起来书来,速度连我自己都害怕,但这位读者的回复我生生看了四五遍,硬是没怎么看懂:

世界上有很多人,这里也就不抛开所谓的现实了。我觉得焦虑来源于人,所以自然焦不焦虑取决于人自己。当然,我没有35岁,无法理解35岁的人所面临的问题,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从我的角度去说说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吧,焦虑不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需求的根本是人,所以问题还是回到人身上。世界上人很多,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需求,我觉得,抛开必要需求,多少才能满足取决于个人心态吧。固然,欲望越高,需求自然也越高,不妨将自己也放高点。不是说什么虚伪的心灵鸡汤,当人本身能看低一些需求,焦虑又能有多少呢?这个是在多少不多的前提下。话说回来,富可敌国的人也不是没有焦虑,反倒是拥有的越少的人,焦虑越少。所以,我觉得不必过分的将着力点置于多少和焦虑之上,尝试换一个角度,35岁的你真正的需要什么,是吧,能达到怎么的满足程度,满足于不满足之间的差异如何,自己去了解了解,兴许能减少一些多余的焦虑吧

(对不起啊,这位读者,拿您当小白鼠了,但咱们是在探讨问题,千万不要记恨我,给您作揖了!)

关于这个问题,《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给出的原则是,将文章分成二到四个部分,一个主题说完,再进行下一主题。强制归纳有个好处,能让你更认真的审视文章结构,是否存在夹七夹八的问题,保证条理的清晰,类似音乐,有节律的创作才会悦耳,否则就是噪音。

当然划分不应过多,不宜像某些领导讲话,一个大点有三个点,每个点还有三个小点。人脑是CPU,还是单线程,不是硬盘,临时记忆力比不上一个512MB的内存条,我不知道九九八十一点除了催眠能让人记住什么。

如果我来写上面读者的评论,我会写成:

焦虑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控制不好欲望的话,富可敌国的人也不是没有焦虑,反而一些拥有不多,但正确对待自己欲望的人,却不那么焦虑。所以,焦不焦虑取决于人自己,35岁的你需要自己去找寻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能否令你满足?自己去尝试一下,兴许会减少一些多余的焦虑吧。

不敢说如何好,至少通顺了吧?其实是将这个小段落,分为“焦虑产生原因”,“以富人穷人举例”,“解决焦虑方案是什么”,三个小部分,段落如此,整篇文章更是如此,一旦你注意了结构的划分,就会减少一大部分杂七杂八和无用的语句。

写作本质上是作者编码,传递信息,读者解码的工作,读者用在解码上耗费的精力越少,越能保证信息传递完整。

关于结构问题,我私人还有个方法,看你骨骼清奇,一会儿写在文后。


文字的本质是信息传递

2.为什么你写的文章人家读不下去

高中的时候分在理科班,然后我就喜欢上历史课和语文课了,三年艰苦的数理化学习,让我成为一名历史和文艺爱好者,高考语文还干掉了文科班学生,考了年级第一,想想都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

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相比枯燥的数理化定理、概念,历史和语文实在太有趣了,我拿《初刻拍案惊奇》和《史记》来缓解学业疲惫,一看就入迷。

说到这里,大概你已经明白让人读下去并记忆深刻的文章是什么样。

比如:现在问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估计毕业五年以上的理科生基本都忘了,部分文艺青年可能会问,牛顿是什么?

但说起万有引力,你马上会想起:哦,牛顿就是那个被苹果砸出灵感的人!即便网上已经辟谣,牛顿被苹果砸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那又怎么样,它生动形象地构筑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画面,流传数百年,堪称科学史上最强文案。还有阿基米德,什么拿杠杆撬地球,在浴缸中发现浮力定律等,都十分生动形象,让人记忆犹新,而说到大科学家莱布尼茨,大概你我会共同懵逼,因为没有任何轶事段子让他的形象具体起来。

我们大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有画面感,生动形象的案例,故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所以优秀的作家都遵循这样的原则:

呈现,而不是述说

所以即便我们是在写说理性文章,也必须用丰富完善的例证、故事等帮助读者理解,这也是大多数爆文能够争夺读者稀缺注意力的关键。《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建议:写完自己观点后,立刻加上例证,书里本身做得也非常好,二十条原则,每一条都至少配有一项生动详实的案例,强烈建议大家花一个下午认真读读。

时刻牢记这个原则:既然要说理,谆谆教诲春风化雨可能不如说个段子。


一个生动的形象顶一万个字,故事亦然

3.最重要的技巧

最后呢,介绍一条万试万灵的原则,并且也是《红色写作书》里可读性部分最重要的原则:如果文章有什么最重要的技巧,一定是反复修改!

我和大家一样,在写完一篇文章后,都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什么诺贝尔,普利策,简直如同探囊取物,恨不得立刻发表,让全世界都知道。但相信我,出去走一圈,或者睡一觉,明天回头再来看,文章写得跟那啥一样。错字连篇,逻辑混乱,语句冗杂,实在是一无是处。

但没关系,你还拥有修改润色的权利,即便做不到像海明威那样更改到不能修改一个字,每次改三遍以上,文章也会出色很多,写作能力会持续提升。这个过程虽然时时令人沮丧,但如同淘金,淘汰了沙子,价值才会渐渐显现出来,与诸君共勉。

好了,以上是关于如何写出一篇及格文章的几个原则,记住,是及格,及格。不是优秀文章,不是满分文章,请不要妄想着看一篇文章就能像大神一样纵横天下,这无异于看了点基本音乐原理,就意淫自己能成为肖邦一样天方夜谭,你不会以为我们是搞速成那类人吧?

好在,你可以慢慢来,几十万上百万字地写,总会有行云流水的那天。


写文章跟干木匠是一样一样的


文后干货

最后,回答刚才关于学习文章结构的方法,其实发明人不是我,而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作为印在100美元上的男人,富兰克林不微笑都十分迷人

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有两点:

第一,结构:富兰克林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不只是阅读而已,而是对书中思想做简单摘要,打乱次序,等差不多快忘了这篇文章时,把摘要扩充为句子,重写文章,对照与原文的差距,进行改进。

例如,我个人读到好文章,也是逐段概括,文章用了什么故事,如何总结,如何论证,最后也是重新组织一遍,当然我比富兰克林懒多了,基本没有重写(泪目),即便如此,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如今可以轻易的看透很多爆款文章的范式。

第二,词汇:富兰克林觉得自己词汇贫乏,就把故事改成诗,强迫自己去找到能够押韵的同义词,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我只能说,富君真乃大神,不服不行。

我做得不够好,只是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力求改到词汇精准而已,不通顺的句子也会反复改,另外,平常看书,或读诗词经史,遇到金句好词,还是会反复吟诵。同样也有点效果,至少是可以憋一些古言出来的。

干货完了。

— END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