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去做,错过了,就再也提不起心性去做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有心无力”吧!
小的时候,大人们常会说,你现在整这玩意做什么,还不赶紧去看书,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长大以后,你就会发现,事情完全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因为该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过了那个年纪,曾经的那份心境已经烟消云散……
就拿看动画片来说,以前妈妈一直限制我去看动画,我就在上了大学以后,把曾经想看的动画都搜了出来,什么《邋遢大王奇遇记》、什么《小猫流浪记》、什么《葫芦娃》,当时我把这些动画片都下载了下来,存到硬盘中。
然而,当我真正坐下来,打开电脑看这些动画片时,就觉得自己十分滑稽,就像是一个走错了片场的小丑,想努力找回儿时的感觉。
仔细想想,其实我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挺幼稚的,时光已逝,想补回逝去的童年时光本身就是痴心妄想。
但是,我们的确常常陷入一种思维的误区:总觉得我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去做……
上大学时,我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PS很有用,我将来一定要去学;会弹吉他很酷,我以后要去学;多读书能提升人的气质,我以后会读很多很多的书……
结果是,这些统统停留在了想法的阶段,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毕业工作了,职场新环境的忙碌逐渐消磨了自己的激情,自己慢慢的开始安于现状,学东西?不可能静下心来的。
我身边很多的朋友也是如此,之前在学校时,应付考试,考个资格证书时,只要努努力,基本上都能有结果。而到了上班以后,常常是空有一颗要提升自我的心,手却始终不肯去碰书本。觉得来日方长,今年不行等明年,结果就是一年复一年,年年没结果。
我身边有的同事从大学毕业开始考公务员,结果考了三四年,连面试都没有进过;有的同学一直有一颗做人民教师的梦,考教师资格证时却从学校一直考到了工作,还没有通过面试。
这些都是没有提前给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在该学习的时候一味的放纵自我所造成的后遗症。
不要觉得来日方长,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就要搞清楚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心太过于浮躁,很多人都是在随波逐流。
所以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给自己规划一个大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用80%的时间去处理20%的重要事件。
其次,执行力,谈到执行力就不得不说计划和自律的问题了。
自己想要有所进益,就不能像上班工作时那样让老板用deadline逼着走。
自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灵活的小计划,每周要干些什么,每个月要看完那些书籍。
刚开始计划的事情不必多么繁重,重点在习惯的养成上,比如说写作,刚开始你不必非要逼自己写出什么长篇大论,只要写出记录下每天的所思所想,先写出简单的日记即可,慢慢养成码字的习惯后,可以慢慢增加写难度,写点其他的东西。
无论你想做什么,千万不要只停留在“想”上,要行动起来。
不然过几年后,你会发现,之前所想的事,你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只得空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