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知的人,正因为这样,才有太多快乐围绕在我们身边。无知,即幸福,看看婴儿就知道了。可是但凡有一天你不小心窥见了这世界某一隅的丑陋和阴暗,或者不幸地,陷进去了,你会“突然”就感觉不到快乐了,你同情,你焦虑,你担忧,然后深深的无力感把你从以前的体系里彻底分离出来,你才发现,哦,原来只有你一个人孤军作战。
当一个孤独的人遇见另一个孤独的人,通常会用“同病相怜”来维系彼此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脆弱得可怕。琳和班克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与其说班克黑化,不如说他认清了现实,两个同样深谙社会残酷规则的人,一个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个却紧闭在现实的囹圄里,这样的对比真实得残忍。但是在现实里,班克这样的人太多了。
仅仅由几次作弊引发的社会现象,就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社会是分层的,底层阶级人民的生活境况从电影中就可见一斑。琳并非真想作弊,只是看到学校收赞助费的行为,觉得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挣钱和学校比起来微不足道。或者说,她想靠作弊的方式来挑战学校的权威,当她第一次看到老师出的卷子和那些上过辅导班的同学手上的辅导资料一模一样时,就憋着一股气。随着一场又一场作弊被识破,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对班克被开除心怀愧疚。当她最后一次见到班克,他的行为却让她失望,打开那扇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都土崩瓦解了。可能班克从今以后都被现实推着走,而对于琳,前方是未知。
我很不愿意看到这世界的另一面,但我选择相信阿德勒的目的论。过去和将来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那并不决定你的一切。人是可以改变的,一切都能够改变,这一切都是你主观选择的。
说说我自己吧(可能和电影没啥关系,但是这是我看完电影以后,脑子里泻出来的想法)
上大学以后,我仿佛被人从清梦中拉回现实。有很多无形的力量逼迫着我做我不喜欢甚至厌恶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一切看似有意义的活动和事情都只是空心菜,可能是借鉴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我慢慢了解到这世界的另一面,越深入就越悲哀,越沉重。生命从一开始都是轻飘飘的,我们的人生都是草稿,连草图都算不上,所以大家抱着只活一次,一次什么都算不了的心态开始了他们所谓的快乐之旅。但生命,需要重,我们的生命考沉重感得以延续,沉重让我们承担责任,审视自己。
在人群中闭上眼睛,仿佛只有自己变成了透明体,人们不停地从我身体中穿过去。手指、头发都只是为自己才洗干净的——青山七惠
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别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哭”成了脆弱敏感的代名词,难道那不是情感的抒发吗?(为林黛玉鸣不平)。我没有拉着人和我一起哭,我一个人,就一个人感动着我的感动,那样的真切感受于我而言实在是太珍贵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成了“与人争高下”,我没有让你接受我的想法,你理解的是你的事,我说的是我的意思。(此处纯属牢骚)
(在这一点上我站王小波~)
我渐渐学着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内心的声音,或压抑,或愤怒。我能做到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