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男主马飞的一篇考试作文《不可错过的时光》引发了校领导关于好作文的探讨。
在作文里马飞谈及父亲错过了他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七年,但是从马飞后面的成长轨迹来看他好像并没有缺失什么。时间从爸爸刑满释放后和他的第一次相遇开始,爸爸见到儿子时表现的只是满心欢喜,渐渐的在他们一起相处的时光中,马飞就像搭载了火箭般快速的成长起来。爸爸没有为自己错过孩子成长的悔恨与懊恼而去停留,没有因为孩子的在校表现患得患失,而只是用包容的父爱滋养着孩子的成长,让他逐渐成为能独立思考,有着清晰目标,能够感受幸福和感恩的人。这种从容的接纳就好像什么都没有错过一样。试想如果马皓文是一位对孩子教育无所谓的父亲,即使回来了也对马飞的成长毫无帮助,那么马飞还会不会有错过时光的感叹? 今年6月9日南京一名10岁的男孩乐乐上了微博热搜,上热搜的原因是离家出走,出走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父母老是玩手机,没有顾及到他,所以他想通过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经了解,乐乐已经因此离家出走了10次了。
另外,在湖南卫视的《少年说》节目中,数名十岁的少年在高空喊话,希望父母放下手中的手机真心的陪伴他们。在孩子眼中,父母虽在身边,但父母精神已经缺失,这种缺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还不如手机重要。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是一种能量耗损,没有孩子想拥有这样的亲子时光。
由此看来,马飞这里说到不可错过的时光,是对爸爸爱的教育的肯定,他希望爸爸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随着他的成长,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会如阳光般给予他能量,在他长大成为独立而完整的人时,每段经历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其实并没有不可错过的时光。
时间终会流逝,但是时间加载的生命却不尽相同。给时间赋予积极阳光的能量,那么即便时光已逝,能量依旧在流淌。在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乖巧可爱的乔舒亚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下。由于爸爸圭多是位犹太人,在他5岁生日那天,他和爸爸被强行送到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爸爸圭多一直在用游戏的方式保护着孩子的童心不受伤害。就在解放前夕爸爸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但是换来了乔舒亚胜利的喜悦,让他心理没有创伤的度过了这段历史上最灰暗的时光。在片尾,乔舒亚回忆道: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如果从时间上来看,父亲在他5岁以后就不在身边了,但是父亲给他的恩典却一直没有缺失。父亲智慧的爱让他继续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无论什么样的灾难降临,只要生命还在,生活始终要继续。活着,就是最美丽的事。”
时间是最公平的存在,但是不同的人把时间变成了不同的模样,有的时间暗淡无光,而有的时间丰盈充实,那么我们应该给时间加载什么呢?为人父母的我们可以给亲子时光加载什么养分呢?
在曾赞军老师的《人生转轨处》一书中,曾老师把一个神奇的教育过程呈现出来,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迷茫的少年小松如何在曾老师的陪伴引导下蜕变成一个目标清晰,思维独立,见闻,分析能力都超越同龄孩子的人。在这本书的尾页有这么一段文字:
“爱”本身只是一种态度,
“态度”不代表“正确的方法”,
“爱”可能是无助煎熬的泪涌,
“爱”可能是隔岸观火的距离,
“爱”也可能是一种过失杀人的悔恨,
“爱”也还可能是好心办坏事的托词。
以爱为名酿造的悲剧也很多,所以爱也要有正确的方式,曾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家庭教育的榜样。书中的少年小松与曾老师初次见面时已经14岁了,似乎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光,输在了一切起跑线上,但是在曾老师应材施教的引导下,小松渐渐发生了改变。他与曾老师的结识源于妈妈的忧心匆匆:“孩子已经到个青少年了,但是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整天就在家里无所事事,像个傻子”,幸运的是她找到了曾老师,堪称人生规划师的曾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小松发生自我改变。小松是很幸运的,虽然让他发生改变的教育不是来源于家庭,但幸运的是曾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生导师,担当了如师如父的双面角色,直指教育真谛,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家庭教育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看似错过了14年的时间,但是小松在短短的三年就超过了同龄的认知水平,并且内心充盈,积极乐观,心存感恩。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没有缺失。如果说学校难以针对每个孩子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那么家长就应该是执行因材施教的不二人选了。如果除了孩子本人,这个世界上还需要有人了解孩子,那么这个人首当其冲应该是孩子的父母。但是更多情况下是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问题, 抑或只看到了不满但无力改变,于是只能温水煮青蛙。这样的时光无所谓错失与否。
如果内觉有爱,现在就开始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开始,人生时时都可以设置起跑线。与其为起跑线的早晚忧心忡忡,为一时成绩好坏而患得患失,还不如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继续自己的精彩人生。有人感叹《银河补习班》虽好,但是教育方法不可复制。是的,任何成功都不可复制,孩子不是物品,教育不是复制产品的工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需要真实的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目标,帮助孩子实现个人愿望。曾老师帮助小松,马皓文帮助马飞,我们又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认清目标并实现愿望呢?这需要我们对孩子的用心了解。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简单的期待找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始终源于对孩子的了解。容易复制的未必是合适的,难以复制但是前景美好可能更值得我们去琢磨并发现其背后教育的真谛!
从过去的时光中获得养分,着眼当下,不负时光,哪里还会有错过的时光!
另外,在湖南卫视的《少年说》节目中,数名十岁的少年在高空喊话,希望父母放下手中的手机真心的陪伴他们。在孩子眼中,父母虽在身边,但父母精神已经缺失,这种缺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还不如手机重要。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是一种能量耗损,没有孩子想拥有这样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