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因为看了“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更兼着此时天色阴沉下起雨来,便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作了一首《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首词作拟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格,而张若虚也因为一首《春江花月夜》得到了“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让黛玉拟这首诗的诗格,或许也是为了暗中强调黛玉的才华在群芳之上。
不愧是“仙才”尔。
那就让我们走近这首《秋窗风雨夕》看看吧。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耿耿”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解释成“(烛火)微明的样子”,第二种是解释成“心中不安的样子”。
秋天的花儿已经凋零落败的差不多了,秋夜漫漫,我(点了)一盏灯,烛火微明。
或者翻译成:秋天的花儿已经凋零落败的差不多了,秋夜漫漫,我(点了)一盏灯,心神不宁。
其实无论是“烛火微明”还是“心神不宁”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伤春悲秋,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性格更兼有深秋风雨之景一渲染,更添凄凉。烛火熠熠,映照着自己孤独的身影,直到微阑。也难怪要作“司马牛之叹”了。(阑:将要消逝,尽;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只是“无处话凄凉”罢了。
而黛玉笔下的色调也是“秋花惨淡”和“秋草黄”,或许这是“悲秋”的普遍色调。
但我也读到过例外。
在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里他描写的秋景居然像春景一样色彩丰富。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虽说是表现羁旅之思,只是这番写景确是别样一番心肠。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我)已经觉得纱窗外的秋景秋意缠绵不尽了,哪里还能忍受这雨疏风骤来增添(我的)凄凉心情呢?
触景伤情是多么容易的事情,黛玉本身就因为这秋意,柔肠千百转。
又怎能忍受这时候还有“风萧萧”和“雨凄凄”呢?
我想柳永在吟咏那首《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时候应该理解她。
柳永是伤的“离别情”,那么黛玉伤的是什么呢?
父母早丧,无人为自己主张;寄人篱下,总是敏感多心;宝玉固然是个知己,只是这个中终有嫌疑;宝钗待自己是好的,可自己之前却怀疑她心里藏奸……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给我增添(伤感)秋意的风雨为何来得那么迅速,弄坏了纱窗,震碎了梦中秋天的绿色。
“秋梦绿”,原来秋天也是有颜色的,只是这代表生机与活力的绿色在梦里。
绿色,代表着生命的活力,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黛玉渴望的属于她生命中的生机与活力。
可是,因为在现实中太过不如人意,所以她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那个充满生机的自己。
但这雨疏风急,竟然连“秋梦”都不让自己做了。
到底是有多么痛苦,多么失望,以至于在梦中都得不到安宁?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我)心中萦绕着由于秋天产生的伤感之情不忍心睡下,独自把流着“烛泪”的蜡烛向屏风移了一点。
发现黛玉把很多意象前面都加上了一个“秋”字。
窗外有“秋院”、“秋花”、“秋草”,窗子也叫“秋窗”,窗内有“秋灯”、“秋梦”、“秋屏”……
自己又是被秋情萦绕。
说明这缠绵萧瑟的“秋意”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她了,无论是窗外还是窗内,叫人焉得不伤悲?
因为她已经被它们彻底包围了,抬眼是“秋意”,闭眼是“秋梦”。
若是那句“自向秋屏移泪烛”不介意多一个“秋”字的话,说不定可以改成“自向秋屏移秋烛”。
不过“泪烛”也能看出这支蜡烛已经点燃了有些时候了,说明她已经坐了有些时候了,也伤感了好些时候了。
那么她自己和这“泪烛”又有何区别?蜡烛一直在燃烧滴下来的是蜡,只怕她是一直在伤感流泪吧。
蜡烛燃尽了就不会再滴蜡了,颦儿的眼泪流干了也就不会再流泪了。
等到它完成了照明的任务,颦儿“泪债已还”时,一切也都归于沉寂了。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爇”:ruo,【51】去声,意思是“烧”;“檠”:qing,【35】阳平,意思是“灯架”、“烛台”
摇晃的烛焰点燃了低矮的灯架,牵引出(我的)愁绪,映照着(我)心内的不安,触动着(我的)离愁别情。
孤芳只可独自赏,纵有千般柔肠,百般寂寥,脉脉此情谁诉?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只是)谁家的庭院在秋天会没有秋风进入,哪一家的窗户在秋天听不到雨水滴落的声音呢?
这一句是黛玉自我宽慰的想法。
想想别人家,也是会有秋风秋雨去拜访的,这么一想大家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样的。
只是这句话真的能说服自己吗?
难不成没有听说过“多情自古空余恨”、“多情却被无情恼”?
别人没有自己的这样一番心肠,那么秋风也好,秋雨也罢,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罢了。
只因为自己心间存了一段缠绵心事,因此这秋风秋雨的无情到来便使自己更添凄凉了。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漏”是指“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所以“残漏”是“将尽的漏壶滴水声”,指天将明。
(我的)丝绸做成的被子无法抵御秋风带来的寒冷,将尽的漏壶滴水声催着秋雨来得更加紧急。
被子冷,人心也觉得寒凉。
而且听计时的滴漏声竟然听到了天之将明的时刻。
可见黛玉静坐想心事的时间够长了,又是一夜未眠。
失眠的人总是容易胡思乱想的,不仅使人身体气虚,精神上也受到了疲乏的消耗。
还是那句,说被子不热无法睡觉是为自己不睡觉想心事找的借口。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脉脉”一般用来指“用眼睛表达爱慕之意”,在这里指“秋雨连绵不断”。
连夜不断的风声和雨声,似乎在陪伴着静坐在这烛灯前的我一同哭泣流泪。
一开始黛玉还怨恼这些风声雨声增添了自己凄凉的心境,可是这会儿她竟然认为它们在陪同她一起哭泣,倒像是个知心的老朋友了。
只是这并不是像赵师秀在《约客》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提前有约,所以主人家要等着客人前来赴约。
对于黛玉来说,陪伴她的所谓的“客人”只是她把自己寓情于景的“情”换了个角度看待罢了。
可是现在又有谁陪着你呢?还不是只有窗外的风声和雨声吗?
这样一想,更增添一层寂寞和凄凉。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清寒的烟雾使得庭中的小院越发显得萧条冷清,窗前稀疏的竹叶上不时有水珠滴落。
天亮了,风雨来了一夜,外头也人烟稀少,唯有窗前的几竿竹子在风雨中摇摆,此情此景又更显得自己形单影只,茕茕独立。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不知道这骤风急雨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啊,(它们)现在已经让我流的泪水都打湿窗纱了。
这里在表面上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就是把那些“骤风急雨”比作自己的万千愁绪和为此流下的伤感的泪水。(“风”是我的愁绪,“雨”是我的眼泪)
打湿了窗纱。
第二种理解就是说这刮风下雨的时间太长了,导致我为此想心事流的眼泪多到可以打湿我的窗纱了。
不过不管怎么理解,都是直言自己悲苦的时间之久。
当然,深层次的理解就是把“风雨”比作使自己受到痛苦的恶劣环境,抒发了自己在孤立无援处境中的凄苦心情。
只是,纵然这风休雨止,黛玉心中的那一段缠绵郁结的心思真的能解的开吗?
说到底,风雨不过只是徒然增添了一段缠绵郁结罢了。
这解铃,到底还是需要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