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群里的战友都在谈读书,既然把读书已经上升到全世界一个节日的高度,我也该用我的方式为这一天写点什么。
1. 李笑来说“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当蒂尔说“读书无用论” 也有他的道理。爱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我也不知道,但是成功肯定不能归因于爱读书。伯凡就专门抨击有一类人,喜欢总结成功人士的习惯,爱看书好像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标配,但是伯凡老师就接触过一些亿万富翁,他们根本不爱看书。所以爱不爱看书纯属个人爱好,生活方式,只能说这种爱好比较高雅,而且成本极低,想想现在一本书,即使纸质的也就几十元钱,如果爱看电子书,那成本更低,也不挤占空间,更何况书还可以反复利用,如果爱好钢琴,爱好摄影,那买架钢琴就好几万,买几个镜头就要穷三代。把看书作为人生爱好,真的就是最省钱,最能装逼的一项业余爱好。
2. 爱看书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没太大用途,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所以大多数成年人从来不看书,在校学生是因为要为将来谋取一个好职业,才会看书考试,一旦工作找到了,他们就放弃看书了,文凭证书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有用,既然有了工作,之后就不用再看了。不能不说大多数人是明智的。周末有时间到处去看看房子,找朋友喝喝茶,聊聊机会,结果没几年,房子好几套,生意也做得热热闹闹,钱赚得是盆满钵满,爱读书的人孤芳自赏读了一堆无用书,钱大多没挣到,还弄得一身文人酸腐气,瞧不起别人炒房赚钱。
3. 最近看到一个经典段子,一个人问,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另一个人回答,那是因为你懂得太多了。很多人很难接受,为什么学得越多,越焦虑,越迷茫,看看那些每天疲于奔命的快递小哥,外卖打工仔,他们不读书,拼命挣钱,晚上躺在床上就累得呼呼大睡,也不需要知道任何大道理,简简单单地活着,也不会想诸如:我这么辛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类找抽的问题。打工,赚钱,回老家买个房子,生个儿子,生活真好!
4.今天我老妈跟我留言,让我做个有用的人,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定义“有用”?有份工作,可以挣钱养家算不算我就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也自力更生,不用做“啃老族”。还是希望我能有大用,自己开个公司,养活个几十号人,为国家多纳点税,还是希望我能够像乔布斯那样,一个人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估计老太太的认知思维最多停留在,不做个待业青年,每月按时交纳养老金就算是有用的人。
5. 读书能有什么用?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认知思维,但是这要在经历一个漫长的蜕变之后,你可以平心静气地面对批评你的人,你可以接纳世界的变化,你可以在老了之后,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求知求真的童心。虽然你不会富有,但是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大家都去欧洲旅游的时候,你知道你看到的这座旧宅并不是别人嘴中一栋破房子,而是在这个房子里,曾经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在这里诞生了伟大的灵感,写出了一部久经不衰的名著,你对你看到的,你参观过的宫殿背后都有一个个你深谙的古老传说和故事,你到了这里,你不仅仅是个购物者,你是来跟你熟悉的老朋友们做一次来自灵魂的见面。
6.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算是我的读书元年,以前大多读的是专业书,都是读来应付考试,现在开始要好好读书,不打算像手电筒式扫射,而是按着自己的节奏,步伐,去读书,遵守第一性原理,就是把目光从那些别人做的事上挪开,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事物最根本的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用那个参照点为自己纠偏。读书的参照点就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了解它过去的故事,知道现在的故事,想象未来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