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pirrer xue 的第38篇原创】
成长训练营1班小伙伴们,很开心我们一起走过了5天,看着每日践行的大家,
我体会到一个人成长不算本事,带着一群人成长起来才是不易
一、
大家可能好奇: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成长上面,究竟来自于哪里的理论?
我告诉大家,是来自对我影响最大(甚至不用加之一)的一本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其中讲到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
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
做影响圈之内的事情,而不是做关注圈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我们每天关注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哪个明星又出轨了、哪个明星又吸毒了等等,但这些关注的事情,只有少部分是我们能影响的。
我们应该去做的是做影响圈的事情,而不是关注圈的事情。
比如成长是我们能影响的,但一部分的别人,是我们关注但不能影响的,所以不要去做。
二、
一位同学提到跑步能带给自己快感,但需要跨过那个坎,这个感悟特别棒。所有人的人性里面都有退缩这个基因。但死磕精神给了我们和人性和平共处的可能。
三、
一位同学说到:和大脑谈判。这是一个不错的类比。大脑是你自己的,换句话说:你自己是大脑的主人翁。既然你是主人翁,平常那些懒惰、拖延、坏情绪其实是大脑作为主人在控住你,如果你是主人翁,那么就要去大脑协商,把主人的身份还给你自己——你和你大脑产生了对话,你的元认知能力也在提高。
更加赞赏这位同学说的:不知道就是盲区,知道了我就很想去尝试。
四、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四个阶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大家现在由第一个阶段往第二个阶段方向走,很多事情,你会发现你原来都不知道,可是你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件事情,但起码自己现在在慢慢知道了,这就是具有革命性的一步!
五、
月计划,周执行
我们在学习了一样知识之后,不要等到那我周日再去周执行画好了,那我这个月月末去画月计划就好了。
我们大家很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1、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才开始
2、要是我早知道什么什么就好了,我就不至于现在这样了
仔细想想,这两句话都在大家身上存在着,逻辑上本身是错误的。一方面你在等,一方面你又在后悔自己没有早些开始。
我给你的建议:
1、学习了方法,马上去践行,不是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开始
2、不要说自己早知道什么什么就好了,事实上就算你早知道,你也不一定能践行得下来,如果没有践行下来,早知道也就没了意义。值得庆幸的只有一件事情:你知道的那一刻,你就开始践行了,且一直在践行着。
六、
如果你在每天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精进自己,在加上时间这个维度的时候,你会慢慢看到结果,包括外在的结果和内在的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体现在:
你变得没有那么容易浮躁
你的逻辑能力变强了
你晚上睡觉前一刻觉得充实很开心、很安然地入眠
你的心情开始变好,
你知道有些东西可控,比如自己的影响,知道有些东西不可控,比如自己的关注圈,会安然接受
你的领导、或者身边的人在看到你的践行后对你刮目相看了
你的习惯会平移到学习、工作当中,让你更多受益
一开始你觉得很多事情为难,不肯去做,但后面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别人都不愿意做,但你自己愿意去做,且觉得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难,在自己觉得很有乐趣的同时,一步步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
……
七、
21天形成习惯,我们会一起陪大家精进21天形成习惯,
就像我自己,现在早上完全不需要闹钟就可以自然在6:00到6:30这个区间起床,因为我已经形成习惯和生物钟了。
每天自然就会画一篇思维导图
每周自然就会画一次甘特图和上周甘特图复盘
每个月自然就会有一个生命之花和上个月生命之花复盘
大家比我幸运,一是大家比我年龄更小,二是有人陪着你一起21天,我当初都是自己一路21天过来的呢。
八、
观察别人的思维导图、甘特图、生命之花是必要的。倒不是为了对比,还记得孔夫子说过一句话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锦聪同学今天说的话很感动我:欠父母一张亲情门票。希望大家不只是对我说出感恩。多把节省出来的注意力换成能力,去回报自己父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