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上有了这样一个案例,班上一名学员,暂时叫她小美,羡慕那些过生日总是有礼物的伙伴,也会收到班上同学的礼物,当时就不理解了。为什么没有人给她买?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大家都不会来巴结,或者没有交情?或者是说平时就和大家交情少!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给送?
带着问题去讨论,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除了一些个别人的家族性质原因等,那些每次过生日的人,大概率是最开始向别人付出了很多,所有会有所回流。或者在其他地方有所付出,比如说情绪价值,比如个人价值,或者个人魅力等等。
其实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
对于付出,需要主动,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所求的,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就会感受付出的美好,也许我们可以把关注点不放在那些接受礼物的人身上,也许他们也会觉得压力大,也会有一种声音出来:唉,还得还礼呢。。。
相反,送礼的那一方有可能会觉得很滋养,因为付出是一种美好和美德。感受这种付出就会觉得自己内在很美好。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可以去付出,才能去赋能,也许这种付出和赋能,同样会赋能到我们自己。
为什么这种心态如此重要?
建立信任:真诚的付出是建立深厚信任的基石。
创造共赢:当你赋能他人成功时,你所在的整个系统(团队、公司、社区)会变得更成功,而你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会受益。这是一种“水涨船高”的智慧。
个人品牌:你会被塑造成一个“给予者”和“增值者”,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和机会向你靠拢。
内在回报:帮助他人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物质回报都难以比拟的。
总结来说,“去付出去赋能”是一种从“索取”到“给予”、从“独赢”到“共赢”的思维转变。
我是萧然,一名心理学爱好者传播者,用幸福心理学传播全世界。
#全民幸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