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
一个朴实无华又气势磅礴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我知道,每一个故事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或结局收尾,我都会觉得意犹未尽并且回味无穷。
但每每看完一个故事,心里还是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五谷杂陈。虽然复杂,但又是淡淡的,远不及故事情节里的高潮迭起。
细细回味一会儿,才能回到现实中来。
没错,书里的故事结束了,生活的故事却依然在继续。书里人的生活似乎画上了句号,而我的故事却还长。
除过刚上大学时迷恋金庸小说,我还真是很难有兴趣去读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都是因为很多人推荐才去先看了电视剧。
所以,把这么厚一本小说读完,于我而言,算是难得。
开卷有益。读完这本茅盾文学奖作品,瞬间改变了我对小说的无意识的一些偏见。我曾以为,小说的铺垫和细节描述太多,太费时,不如那些所谓的“干货”来得快。
但探索知识这回事就像看黄片,赤裸裸的AV肯定是不如有故事情节的A片,更不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艺伦理片。
在知识浅薄如饥似渴的时候,肯定是很贪婪地看那些满满都是干货的书籍,于是给自己灌了一脑子的大道理。但时间一长就腻歪了,因为听来听去都差不多?
还是读小说有味道,把一些生活哲理甚至处世哲学都穿插在故事情节中,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情感,这样引发的思考,是纯粹地灌输知识所不能媲美的。
比如,同样是传递一个道理:人都是在不同程度的苦难和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普通的励志书籍可能就是先表述这个道理,然后举某个名人或者伟人经历逆境和苦难后变得如何成熟和坚强的。用名人成功故事佐证这个道理,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那些经历过苦难而成长起来的人,并不是看了这些名人的语录和励志指导指南才成功的。而是他们实实在在在生活中经历了这些苦难,经历了痛苦、彷徨、怀疑、坚定,到最后成熟起来的过程。
这些痛苦的经历和浓烈的情感,都是通过故事人物的衣食住行这些琐碎的生活之事承载的。这样我们读起来才会感同身受,才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增加知识和引发思考,这难道不是读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吗?
比起那些措辞华丽,用词甚至堪称惊艳的书籍,我更喜欢路遥的这类文字。真实、简单、朴素。但又有气势恢宏的场景描写,又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
文字好不好,一读就知道。
用简单平淡的词句段落章节,就能构建出这么一部磅礴的农村故事。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天马行空的思维。
而且,文字中处处透露出作者对很多事物看得非常透彻的特点。
比如,对于孙少安办砖厂赚了些钱后,就答应跟着胡永和去入股拍摄《三国演义》,然而自己对这行却是完全不懂的。
文中就这些从农村出来因为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农民们写了一段引人思考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财富和人的素养未必同时增加。如果一个文化粗浅而素养不够的人掌握了大量的钱,某种程度上可是一种令人担心的事。同样的财富,不同修养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使用。
虽然这样断章取义没有语境,看起来显得有点干巴巴,但是结合孙少安的事情和想法一对比,就能明显感到那场景下的感触有多深。
无论是喜欢看快时代节奏下的快餐读物,还是喜欢这类厚厚的生活大书。说到底,人们都是喜欢一些励志、上进和学习的读物。
所以人性本善,都喜欢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前进。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活出自己厚重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