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疫情数据:确诊 7124,死亡 102,治愈 6532。*
2020年5月26日 晴
昆州中小学昨日全面复课,冷清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喧闹,我的“猫家抗疫”系列也就此划上休止符。老母亲大早起来,为孩子准备午餐的手都有点颤抖,这是因为寒冬冻的吗?自然不是,只是有点激动,有点窃喜,有点忧心,有点失落……从3月21日至今猫家整整两月了,像是一场无边的梦境,又像是一个超长的假期,现在梦醒了,生活仍要继续。走路十分钟能到的学校,这两个月来是咫尺天涯,不敢迈入一步,所有师生和同学间的互动,都是隔着小小的屏幕在空气中传递。
清晨我和孩子一起走路上学,初冬的太阳懒洋洋,干冽的风吹拂起前额的碎发。她背着书包和iPad包,我帮她提着一大袋上学期紧急停学后带回来的文具,我们并排走着,又兴奋又紧张,透明的空气里洋溢着丝丝笑意,一时间竟然有种劫后重生的感觉。但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否真实?
据说,同频在昨天开学的国内小朋友,每人要准备三个口罩,一天换两次。而澳洲的小朋友都是无防护“裸奔”,政府一再强调,根据医学专家建议,学校学生不容易受感染,在学校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过一路上,我没少给女儿唠叨注意校园防疫的问题,叮嘱她不要跟同学握手和拥抱,尽力跟同学保持距离,勤洗手,随身携带洗手液消毒,不要喝学校公共龙头的水……她一一应允,不过我知道,想让两个月未见过面的孩子们保持距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六年级的女儿,还穿着学前班的外套,六年如一没换过,毕业班专用的Senior jumper要回校才能领到。我送她到校门口,止步了,学校规定为减少人流聚集,家长不得入内。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还不时扭头看我两眼,几次挥手道别,像极了学前班还离不开妈妈的孩子。这一恍惚,小学最后一年就仅剩半年了,惟愿她平安度过。但愿世界上所有因疫情失学的孩子,都能远离病毒,平安返校。但愿校园里充满读书声,打闹声,谈笑声,童声鸟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流毒病毒各种毒百毒不侵。
孩子猫家两月感觉如何?会觉得郁闷吗?女儿说她自己是个宅女,宅家很放松,感觉对她影响并不大。不过我觉得这种史无前例的居家隔离,对她的心理上还是有相当影响的。先说正面的:经过实践,她能比较合理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了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了,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家政技能。负面呢,我觉得社交隔绝是个大问题,她到了最后两三周,已经非常依赖互联网跟同学social,几乎天天要约同学视频聊天和玩游戏,而且经常玩得超过了我们约定好的时间,屏幕时间越来越多。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又怎样呢?昨天她放学回来有点沮丧,问了她原因,说是在学校里没朋友。我说你不是有几个好朋友每天轮流跟你聊天的吗?怎么会没朋友?她说,在学校里,那些朋友都跟别人玩去了,她很孤单。——这也正是我担忧的问题,孩子宅家太久,过分依赖互联网进行社交,最后回到现实中,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相处了。对于前青春期特别注重朋友的小女生,我只能安慰她:“你给自己和同学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大家伙慢慢重新调整和适应,你自己也要主动点交朋友哦。”昨晚,我跟她一起给今天生日的好朋友做了一个手工卡,捎上之前买好的小礼物,今早开开心心带回学校送给同学了。毕竟,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并没有真正的礼物真正的友情,这些零零后后浪们,是时候重返可触可感的真实世界了。
孩子宅家学习这段时间,挑战最大的就是顾家顾孩顾工作的妈妈们了,她们比大部分缺席家政的爸爸们承担了更多的角色与责任,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心力,她们的心理经历了更多挣扎和蜕变。昨天送完孩子翻翻朋友圈,妈妈们个个大呼解放要享受Me time呢!这段艰难时世里,我身边也有很多边工作边带娃的超强妈妈,工作带娃两不误的典范。有的妈妈是中文学校老师,平时也要带着家里俩娃学中文,于是干脆在家里用ZOOM给学生开网课,常常上两个40分钟的课她要做好几十页的PPT,至少准备两三天时间,因课程生动有趣大受家长孩子欢迎, 她也成功转型成为网课高手。有的妈妈,虽然被家里两娃的学习弄得鸡飞狗跳,不过依然坚持做她热爱的新生儿摄影,疫情之下坚持用她的专业镜头留下新生宝宝的珍贵瞬间。也有的妈妈本来在大学里做兼职会计工作,这次疫情影响大学纷纷减薪,她主动辞职在家照顾家里的四个男人——八十岁的老爸、在家工作的老公和两个大小男孩。她不仅要包揽家务,还要全程陪伴学前班的小儿子学习。在隔离的日子里,家中四个男生都乖乖让她理发,她自己是十二年没有去过澳洲的发廊,她感觉只要不生病继续宅半年都没问题。她每天都在感恩,即使老公在大学的职位也被减薪,但至少他还有工作;即使他也失业了,但至少会增加亲子时光。她说,只要拥有健康,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还有一个我特别佩服的单亲妈妈小华,来自武汉,在布村幼儿园全职工作近十年,是这次全球疫情中真正打全场的妈妈。一月下旬武汉封城,她跟两个儿子回乡过年被困疫情中心,后来二月初经历了艰辛的澳洲撤侨,飞到圣诞岛隔离了难忘的两周,最后千辛万苦回到布村,上中学的大儿子已经耽误了好几周的学习,而她,也必须立刻返回幼儿园全职上班。三月份澳洲疫情爆发时,她为了坚守岗位,还得天天送自己的两孩子去学校上学。那个时候,很多有条件的妈妈已经把孩子留在家里了,她其实也很担心。
三月底澳洲政府封城并推出jobkeeper就业补助后,她的情况才有好转。小华说,这次疫情改变了她的一部分生活方式,也给了她更多时间留在家里,练就了更多厨艺。她之前一周五天上班,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研究食谱,最近两个月上一周休一周,她很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她上班的那一周,家里的老大自己在家学习,老二每天都去学校,但在学校也是网课,这样生活上基本没太大影响。而且这次澳洲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很人性化,感觉老百姓基本都有受益,她们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有政府补助免费上学,为全职工作的家长减轻很多负担。
对于未来的期盼,小华说应该跟大家差不多,她希望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不反弹,工作生活学习都恢复正常,也希望其他国家都能尽快恢复,这样中澳边境能早日开放,她的爸妈可以再次过来澳洲团聚。
这,就是我认识并曾并肩工作过的小华,同样为生活所迫,很多人只会抱怨,会放弃,会一蹶不振;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小华抱怨过一句。在我的我印象中,她一直都是浅浅地笑着,坚忍,淡定,不管多难,在她眼中皆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默默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责任和重担,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