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瑾口寓言简书号,每天阅读有“学问”有“情调”的文章。
大宋儒雅才子晏殊的平淡一生
公元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15岁的临川神童晏殊第一次离家来到开封参加宋朝的“自主入学”考试。
皇宫考试,所有人都在紧张的填写试卷,晏殊却没事儿干。
真宗巡考,见他无所事事,问:少年,怎么不做题?
晏殊答:题已毕,已检查。
真宗欣赏,赐其同进士出身。
两日后,又逢诗、赋、论科目考。
试卷下发,晏殊观题一遍,甚是不悦。
主考官问:少年,因何不悦?
晏殊答:这些题目我都做过,请给我出别的题目!
真宗非常欣赏,授其秘书省正事并留秘阁读书深造。
晏殊年少却稳重,真宗与其交流,将问题写在小纸片上,令人传递给他。旁人直接回了问题就令小厮再呈给真宗。晏殊回了问题之后,再将提问题的小纸片贴其上。
小厮问:大人这是为何?
晏殊答:方便陛下回想问题。
真宗欣赏,授…直到左庶子。
公元1022年,北宋乾兴元年,真宗崩逝,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看皇帝幼小,太后一介女流想独揽大权,便在朝堂说:太后不能再听政了。
太后问:为何?
丁渭说:太后母仪天下,怎可抛头露面?大家说是吗?
太后不高兴:可我儿幼小,我不看着怎么行?
曹利用说:我们这帮老臣看着就行。大家说是吗?
太后猜到他们的目的:皇帝还小,你们断事又不能听他的,我作为母亲就不能在旁听政吗?
丁渭说:听政可以,抛头露面不可以。大家说是吗?
晏殊答:是的。但可让太后垂帘,在帘后听政。
太后欣赏,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公元1027年,北宋天圣五年,晏殊知应天府。
晏殊爱惜人才,听闻范仲淹正好在烟台,便邀其一聚。
晏殊向范仲淹说:咱们一起做点事儿吧。
范仲淹说:做何事啊?
晏殊说:开个书院吧。
范仲淹说:不怕被禁吗?(注:五代往后,书院经常遭封禁)
晏殊说:凭你的能力,书院这点事儿小菜一碟吧。
范仲淹感动。
后来历史上有了“庆历兴学”的著名教育史迹。
没多久,晏殊在枢密院讨论人才。
晏殊说:范仲淹当是一人才!
范仲淹听说了感动。
后来历史上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有一少年富弼,初到汴京。
范仲淹与其结交,称其为“帝王宰相之才”。
范仲淹让他写了几篇文章,拿给晏殊看。
晏殊看了文章,问范仲淹:这少年可曾婚配?
范仲淹答:未。
晏殊欣赏,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富弼问:我还一无所有,您为何就把女儿嫁给我?
晏殊:你未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富弼感动。
后来历史上宋朝有个著名的宰相叫富弼。
公元1037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屡屡骚扰宋边。
仁宗召集百官问:怎么办?
这个:还没想到。
那个:还没想到。
晏殊:我们应做几个方面:撤消内臣监军,让统帅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随时备战;从宫中想办法筹措军饷;严查侵占物资,充实国库。
李元昊欣赏,退…不,士兵欣赏,打得李元昊退兵。
公元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晏殊做了宰相。
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高兴。
后来,北宋历史上有了个“庆历新政”。
公元1054年,北宋致和元年,晏殊生病请了大假。
仁宗:晏爱卿,你可得赶快上班啊,朝廷离了你可不…反正你走了我心里空落落的。以后你不用天天来,五天来一次就好了。
晏殊又上了一年班,实在病重,彻底退休了。
晏殊感觉自己快走了,给仁宗去了封信:我老了,有病了,得歇歇了。陛下您不要担心我了。
没多久,晏殊去世了。
仁宗欣赏,亲自前去悼念,又罢朝两日以示尊重。赠晏殊司空公兼门下省侍中,赐谥号为“元献”,并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