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来创业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拿着BP去融资的时候,投资人经常会问一句话:你这件事BAT想做怎么办?
当时被问到时候还真是一愣,这事压根就没有想到过。当然自己最后还是随机应变的应对过去了,什么算法,我们团队的专注和经验能力组合等等。但在内心里,自己明白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经历这几年的创业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一个创业跑赢的关键?真是技术吗?真是自己的资源吗?有资源有技术就可以真的成功?
显然不是,回看那些成功的样本,这样的案例几乎没有。大到我们国家,跟国民党相比,我们曾经也没有太多技术和资源。又或者看一下今天那些成功的公司,开始创业时候,也都跟资源和技术几无关系。
这几年的创业过程中,自己也深有感触,所谓的技术和资源根本不是业务成长的关键,真正的关键要素是:
跑的快。
没错,就是跑的快,快才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快是什么?这还要问,不就是速度吗,但速度呢?是指什么的速度呢?
这快就是解决客户问题的速度。
这看似简单,但其实一般人却又非常难以做到。
创业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前提下展开的,活下去是关键,在这解决客户问题的过程中,会经常让自己走神,为了活下去,我们会经常惯性的机会主义,任何能“赚钱”的业务都想做,这做着做着就不专注了,做着做着客户就不选择你了,我们的注意力稀释到多机会,多能力中,最终就是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失去了客户选择的单一要素。
我们今天思考中所说的快,就是让自己具备被客户更强烈需要的快速迭代能力。让客户更希望我们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快速的把所有赚钱的机会点抓住,显然这之间是矛盾的。
如今回忆起来当初投资人问的问题?同样一个客户刚需的问题,如果BAT也要做,我们怎么办?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毕竟他们也是从创业公司成长过来的,回到事物的原点,所谓的竞争不过是建立在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上展开的,作为创业公司唯一的路径就是我们比那些大公司更专注,更快速的去死磕这个问题,在解决效率上跑赢对手。
因此,真正建立一个创业公司壁垒的应该就是:
专注某一类客户的刚需问题,建立解决这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迭代能力。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要素,一是专注某一类问题,而不是机会主义的什么钱都想赚。二是建立解决这问题的“快速”迭代能力,基于客户的反馈持续优化,真正建立起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圈,形成客户选择我们的单一要素理由。
创业就是修行,这句话真没有错。而修行是什么呢?
修行就是驾驭赚钱欲望的过程。
创业这条路上,有太多的机会欲望妖怪要征服。更有甚者很多人是因为赚钱欲望选择了创业,其实在进化出自己的能力圈和单一要素之前,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熊彼特说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业这件事,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基于一个存在的生存问题,用快速的组合来适配解决这问题,并最终适配出更高效方法的过程。
因此,在没有真正颠覆原来的方法之前,你只有通过跑的更快这个方法,快速试错,快速优化,才可以有机会touch到这有效新组合方法的到来。
如此,创业到核心竞争力就是快速构建擅长解决客户某类问题的能力圈,并形成客户认同并选择我们的单一要素。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