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Rubus hirsutus Thunb;
别名:三月泡、泼盘、割田藨、野杜利。
灌木,高1-2米;枝红褐色或褐色,被柔毛和腺毛,疏生皮刺。
小叶3-5枚,卵形或宽卵形,长3-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急尖,顶生小叶顶端常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两面疏生柔毛,边缘具不整齐尖锐重锯齿;叶柄长2-3厘米,顶生小叶柄长约1厘米,稀较长,均具柔毛和腺毛,并疏生皮刺;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具柔毛。
花常单生于侧枝顶端,也有腋生;花梗长 3-6厘米,具柔毛和腺毛,或有极少小皮刺;苞片小,线形,具柔毛。
花大,直径3-4厘米;花萼外密被柔毛和腺毛;萼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顶端长尾尖,外面边缘被灰白色绒毛,花后反折。
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白色,基部具爪;花丝较宽;花柱和子房均无毛。
果实近球形,直径1-2厘米,无毛。
花期4月,果期5-6月。
产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生山坡路旁阴湿处或灌丛中,海拔达1500米。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全株及根入药,能消炎解毒、清热镇惊、活血及祛风湿。
(摘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