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课堂上有听说读写能力测试。长大后,我们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的测试却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工作中一波接一波的考验。
这个时候,我们会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一头扎进柴米油盐。我们忘了自己需要持续学习以便提升自己,应对不断变化的境况,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
近两年,知识付费、终身学习成为一股风潮,人们仿佛重新拾起了学习热情,无数人投身读书和写作热潮。
很多人认为,读书是最低门槛的优雅,写作是最低成本的逆袭。优雅与否,逆袭与否,暂且不论,如果说作为一门技能,读书和写作的的确确需要我们重视。
其实,不光读书和写作,说话,也是一项值得我们学习钻研的技能。
不过,很多人正是因为天天说话,反而忽略了锻炼自己好好说话的能力。
最近读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
看过之后,真切地体会到:说话,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在这两本书中,蔡康永将自己丰富的主持访谈经验娓娓道来,刻画了男生晴天和女生子玉两个人物,通过他们日常工作生活情境,借助一个个具体事例,用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文字,向我们展现出现代人应该掌握的说话之道。
蔡康永体悟出来的说话之道,在表述上诙谐幽默,却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书中的多数情境,都是大家日常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读起来真的是感同身受。讲真,蔡康永的很多意见建议值得我们学习并践行。比如:
>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
>把故事爆点藏在太后面,很容易让故事废了。
>赞赏,观察对方最渴望被认可的部分。
>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就回一句赞美。
>说“不”的时候,尽量怪自己,把责任归在自己头上。
>说话有标题和结论,确保对方听得懂你的话。
>不知道该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
>寻找双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懂得如何说谢谢,才懂得如何拿捏人情的轻重。
>敏感的问题,最好由不敏感的角度切入。
看过这两本书之后,很多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说话问题”茅塞顿开。
在get到这么多的说话技术之外,个人感悟最深的是蔡康永对说话这件事儿的认知。
我们需要重视说话这件事儿
说话,不仅仅是社交的需要,工作的需求,情感的体现,更是展现我们思想、素质、风度的重要方式。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说话这件事儿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我们的说话技能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未必有人看的外表,我们如此重视,而必定有人在听的说话,我们却不加修饰、很少检点,只凭着与生俱来的本能,加上成长过程的习惯,就这么一路说过来了。”
在颜值即正义的今天,我们都相当注重自己的形象管理,衣着打扮从来都是要有范儿。
可是对于习惯而不自知的说话,实在是重视不足,锻炼不够,任凭自己巴拉巴拉说不停,想想也是够尴尬的。
所以,我们都需要从说话开始照镜子。
说话就是为了和别人好好相处
不可否认,人性都是自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了一己私利而唯我独尊。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过得好,而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希望别人过得好,积极地去同别人展开协作。
如此一来,让别人过得更加幸福,我们自己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两本书里,蔡康永表达了自己对说话之道的理解。
很多人懂得、使用的说话技巧都是技术,而蔡康永却不是重视“术”的人,他之所以习惯研究说话这件事儿,是因为觉得透过研究说话,可以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语言之所以存在,就是让我们同别人产生连接。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却自顾自地表达自己,习惯性地忽视别人。
在蔡康永看来,“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在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时候。”
说话就是一件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的事情。
说话是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话,就是在表达我们的思想。
我们要认真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正是在这样的沟通中,我们获得了关于别人与自身的理解,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有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说的话,什么内容、哪种风格,直接体现了我们的个人形象和素养,塑造了我们的公众形象。
当然,我们说过的话,也是对我们的行为举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的话,会让我们昂扬向上,消极的话,让我们闷闷不乐,愤怒的话,让我们失去理智。
简而言之,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世界的确是不公平的,好在还有很多依靠努力就能改变的事儿,说话就算一个。
我们的确是不完美的,好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逐步提升自己,说话就算一个。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必须把说话归到我们自己的责任范围,没有别人能替我们把话说好。而把话说好,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我们自己。”
说话这件事儿,靠我们自己的一点点心意,一点点坚持,就可以不断取得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从今天起,好好说话吧。
津夜书目: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 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7,ISBN 978-7-5404-6778-4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蔡康永 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8,ISBN 978-7-5404-6831-6
PS: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