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相互交往成了社会的常态,不去与人交往就显得特别另类。”
在生活中,我们有个词是这么说的,叫做“礼尚往来”。也就是说你给了我什么礼物,我下一次就肯定会登门拜访,偿还回去。
尤其像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来到你家拜年,你感觉也要上别人家去拜年,这样才能“回”了别人的礼。
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一来一往”,就成了“走家串户”的社会百姓的生活常态。
但是,既然有人喜欢“走门串户”,那肯定就有人会背道而驰,不喜欢到别人家,甚至也不愿意别人来到自己家。
这样的人和前者一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行为举止,甚至说他们待人的态度都是相反的。那么,就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想想看,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一旦存在亲缘和人情关系,互相的登门拜访是难以逃避的一件事儿。但是,这样的人情交往方式却是让有些人感到厌烦了。
而厌烦的这些人,正好就是想“各相安好”的后者,不想打搅别人,也不愿别人打搅自己。他们更多的,是想好好地一家人去生活,不想外人参与其中。
所以说,那些不想去别人家,而又不愿别人来自己家的人,往往有这几种微妙的心态情绪。
嫌麻烦,不想扰乱自己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节奏“过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上班亦或者打拼的路上奔走着,仿佛连吃饭的空余时间也没有。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每个人都想在空闲的时候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好好休息一番,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去与人交往,参与到不同的是非当中。
因为在人的天性之中,其实“惰性”是明显的,更是根深蒂固的。为何现在的人看起来毫无“惰性”呢?只是因为环境逼迫他们去改变。
但是,无论怎么改变,也是改变不了的。所以说,当人有空的时候,人们宁愿自己一个人刷刷手机,追追剧,也不愿在外招惹太多的麻烦。
嫌麻烦,这不是特性,相反,恰恰是每个人的一种共性。
想想看,又有谁想每天都毫无自由地去做事,去生活呢?基本上每个人都想自由,都不愿让别人打搅自己的生活。由此,那种不想去别人家,也不愿别人来自己家的想法就产生了。
各相安好,还双方一个“自由”
老子有言:“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不管是邻国,还是邻家,其实我们大多人都在做着“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儿。
有人会认为,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行为不是很无情,毫无人情味可言吗,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要做这样的事儿呢?
其实,老子说这番话的本意,是想让我们明白,人类社会发生矛盾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人的过分接触,才导致各种不同的纷争出现,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相反,如果人们都有安居乐业,且各相安好的心理,那么人与人之间,将会多一些自由,而少一些矛盾。
同样的道理,在那些不想去别人家,也不愿别人来到自己家的人看来,他们最大的心愿,便是要自由,而不是被人情束缚,毫无生活的自由感可言。
闹市赚钱,静处安身,离群索居
《增广贤文》有言:“闹市赚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总是要跟别人打交道,认为合群才是真理。那么,我们就在职场上打拼,装成合群的样子,以此来赚钱。
但是,当我们去到一定的年龄时,我们就会明白,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与其卑微了自己,不如一个人好好地生活。
就像当下大多人提倡的“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一样,难道是我们不想和人打交道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知道,平常工作的人际交往已然到了一个程度了,倘若还继续逼迫自己,那么最后只能让自己活得不痛快。
要知道,不想去别人家,这是不想沾染太多的是非和麻烦,更不想打搅别人。因为别人也想安静地生活,不想过分被人叨扰。
而我们也不愿别人来我们家,是因为我们也都喜欢安静地过日子,为何非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故意邀请别人来我们家呢?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古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认为当今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确实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冷漠了不少。
尤其是“断亲”现象的逐渐凸显,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社会人情关系,已然没有了以往相互恭敬的亲密,而多了相互远离的自私无情。
说实话,尤其是在这个“快餐”时代,自私不仅仅是人的一种性格,更代表了当下民众的生活方式,喜欢一个人过日子,不喜欢过分喧闹。
生活已然不容易了,如果连一个人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又何谈幸福的日子呢?
所以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行为,不是一种自私,而是自己对自己生活的负责。
同样的道理,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不是一种无情,而是自己对别人生活态度的尊重。
你喜欢过一个人的小日子,我也喜欢过一个人的小日子,那么,我们之间少点叨扰,除了逢年过节依照传统走一遭,其他的日子,还是各相安好最好。
人在江湖,最美的生活方式,并非是群来群往的生活模式,而是清欢随心的欣喜选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