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上墙,孩子找娘。
这句话是右右的奶奶说的。初听有点不以为然,细想觉得很温暖。但直到右右一百天后我才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出生后右右只离开过一次爸爸,是在一百天的两周前,我带着右右回婆婆家住了两周。这之前,晚上都是爸爸哄睡的,爸爸也经常跟右右玩。
等一百天回到爸爸身边的时候,右右晚上就不让爸爸哄睡了,白天偶尔还能抱着玩一玩。起初我还埋怨是老公没有用心哄,或者方法不对。
但右右的哭声告诉我不是这个原因,就是抱的人不对,因为不是妈妈,就哭出来绝望,金豆子啪嗒啪嗒往下掉。
如果没到睡觉的点,只要我一接过来,立马哭脸换笑脸。反之,从我受伤递到爸爸手上,则马上撇嘴。
如果很困想要睡觉的时间,尤其是困极了的时候,在爸爸那里哭的都不行了,大有再哭三小时的阵仗,但我一接过来就秒睡。
我们试过各种方式,把日常屎尿都交给爸爸,洗澡抚触都交给爸爸。但事实证明一点效果都没有。
于是我只能承认“太阳上墙,孩子找娘”的合理性了。大自然都有“夕阳西下,鸟儿回家”的现象,何况人呢?
爸爸有时候很沮丧。实际这不是他的问题,也不是孩子不找他,只是孩子更需要妈妈。
三个半月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建立“客体恒存”的概念,同时还认为自己和妈妈的关系,跟在肚子里的时候一样,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所以妈妈没在身边,就像缺了另一半一样,自然是会不安的。
我们打算先尊重这个规律,在孩子找妈妈的时候,妈妈第一时间出现。增加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