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代不同,统治者不同,功臣将领也不同,朱元璋和宋太祖选择对功臣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首先,我们看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历史上,家天下的性质注定了君王对开国名将的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功臣为自己开疆拓土,维护统治;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处理开国勋贵成了历朝历代的重要问题,而在处理开国勋贵上,大多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是以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为代表的杀功臣一派,二是以唐朝为代表的留存派,三是以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为代表的杯酒释兵权一派。
其中,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被认为是最成功、对待功臣最友好的方式之一,开国将领虽然失去了兵权,却保住了荣华富贵。
而赵匡胤能实施杯酒释兵权政策,离不开宋太祖赵匡胤的智慧、胸襟和名将们自己智趣,也离不开宋朝初年的富裕的财政收入。
其次,我们看下朱元璋,为何不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决功臣问题。
朱元璋没有采取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决开国将领的问题,和明朝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在开国后不久,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朱元璋起初也想着让将领们主动的交出权力,但将领们并不想失去手中的兵权,再加上北部边疆不断出现战争,朱元璋靠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一举解决将领拥兵自重问题变得不切实际。
从朝廷的实力来看,宋朝初年虽然也是从五代十国的战乱中走过来的,但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时,已经做好了相对平稳接受柴家江山的准备,北方相对安定下来,而在征讨南方时,蜀地政权的投降,南唐的相对容易平定,让宋朝北方和新统一地区的经济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宋朝经济上相对富裕。
明朝则不同,元末的天灾人祸,黄河决堤、战乱四起,致使明朝统一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财政收入相对恢复较慢。
这就从财力上决定,明朝没有宋朝那样充足的财力支持恩养开国勋贵。
最后,朱元璋的个人自信力比不过宋太祖,只有杀了才放心。
朱元璋小时候经历的苦难远在宋太祖赵匡胤之上,年轻时经历的苦难、凶险,让他变得多疑不自信,更担心将领们造反。
所以,朱元璋即使能实现杯酒释兵权,也不会放心。对于朱元璋来说,只有杀了他们才放心,比如朱元璋最后连已经退休的李善长都不放过,就是鲜明的例子。
所以,因为时代的不同,统治者和开国勋贵的不同,以及国家实力的不同,朱元璋没有采取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决武将功臣问题。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宋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