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廖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不论是情境还是实验材料都非常贴近生活,实验材料改进得很好,物美价廉,可操作性强,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效果明显,通过这节课也说明学生是有效掌握知识。
情境:从一开始满水水溢出,再到最后抽空气,增加储物空间等都贴近学生生活。
实验一 空瓶入水:塑料打包盒(代替以前的玻璃水槽)、去底塑料瓶(打孔塑料杯)、红色吸管
实验二 套袋观察:拧开瓶盖,套上保鲜袋。盖进水里,保鲜袋膨胀,瓶里水面与打包盒水面一直,空气占据了保鲜袋、瓶子上半部分的空间。
实验三 抢占空间:挤压塑料袋(软管、打气筒),这个实验真的简单化了以前的实验操作,而且实验现象更明显,不容易出错,节约了实验时间,也便于学生理解空气把水挤出去,占据了瓶内整个空间,松开塑料袋,空气占据保鲜袋的空间。
还有一个教学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廖老师在讲解完要求后,问学生:老师说清楚了吗?反思我自己,可能常常会说:听清楚要求了吗?未来需要纠正自己的措辞。
杨老师的《认识棱镜》,让老师们自己亲身体验改进材料后的实验,能更直观看到光通过三棱镜这种透明物体,光的路径发生改变,而且用2号记录板能更明显看到色散现象。最后不同颜色的手电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白光,以后我后面上课也会实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