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说得容易,可是自己仍没有魄力,还是会为已经发生的事纠结。
劝别人容易,可是自己做的时候,总忘了曾告诉别人的道理:我们不管如何废,起码我们正在挣扎!
参加的训练营有一个文案大赛,需求是电子烟的一个种草文案,在今晚截止交稿。
先不说这个文案难不难,但我的确没有写,并且还为之纠结,想着明明很多同学都敢尝试,而自己还有过写长文案的经验,却没有勇敢走出第一步。
我想我可能还会在今后更纠结,因为这个文案大赛的第一名能有800元奖金,如果我写了文案,无论写得怎么样,我都有获得800元的可能。
但是正如一句老话,成功的人总是有着不同的成功,失败的人总有着相同的失败。
对过去纠结,为过往悔恨,沉溺于颓废中,就是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
1.
曾经听过一个实验,实验的主题是:每天做好紧密的工作计划真的有用吗?
心理学家丹尼尔·基尔申鲍姆(Daniel Kirschenbaum)、劳拉·汉弗莱(Laura Humphrey)以及谢尔登·马利特(Sheldon Malett)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比来得出结论:每天做好紧密的工作计划真的有用吗?
他们开展了一个活动,组织了很多大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学习一个课程。
学生们被随机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控制组,研究人员只告诉了他们一些非常简单的时间管理技巧,比如每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就休息5~10分钟。
第二组以月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第三组以天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研究人员预测,第二、三组的表现应该比第一组更好,第三组的表现又会胜过第二组。
然而实验结果却推翻了三位心理学家的预设,第三组的表现最糟糕,第二组表现最好:
第三组学生每周学习20个小时,但到后期减少到了8小时;
第一组的学习时间从每周15小时减到了10小时;
第二组每周学习25个小时,到课程末期学习时间还略有增长。
可以看到,第二组的学习时间是第三组的两倍。
2.
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不是应该每日做计划,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吗,为什么反而学习地一塌糊涂?
研究人员提供了两种解释。
第一,每天制订学习计划太花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学生放弃这种做法是迟早的事。
第二,一旦学生没跟上日程表的进度,他们就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学习动力也没了。
这两种解释听上去都挺合理。
但是每天制定计划又会花费多长时间呢,会耽误工作时间吗?
但当我联系自身的时候,我好像懂得了为什么会如此的原因:
当一个人不自律的时候,过多的计划只会让这个人更加恐惧行动;
当由于某些不可控原因而没有实施计划的时候,很容易沉溺于这种任务没完成的挫折中,就没有全心地、带着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3.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给自己制定自己能干的事,让自己循序渐进地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去就过去了了,已经失去了过去,还要失去未来吗?
正如汪国真在《我喜欢出发》中说到: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绊住我们的从来不是艰难险阻,而是我们仍停留在过去的双脚。
所以,对自己宽容一点,让自己开心一点,让自己将目光放在未来。可能错过了不应该错过的风景,但是自我安慰虽然是逃避,但是人哪有那么强悍呢?
我们总要学会慢慢强悍,愿你我都能拥抱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