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总是会有想辞职的时候,这就是辞职综合征发作了。
总结下来,导致该综合征发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 对于职场新人,最常见的原因是挣钱不够多; 2. 对于职场中层,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上升空间; 3. 对于职场高层,最常见的原因是搞不定内部政治斗争; 4. 对于职场所有阶层,最常见的共同原因是和老板不对路。
当辞职综合征发作了,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案: 1. 看看在现有工作上能否做出积极的改变,让自己愿意继续干下去; 2. 开始找新工作,找到了就换地儿; 3. 离开职场,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要执行第三个方案先审视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未来一段时间的支出。 执行第二个方案要审视市场大环境如何,有没有自己感兴趣可以做的并且收入还不错的。 那么最后就剩下第一个方案,也是最困难的。 中心思想说来很简单:在多数情况下,拍屁股走人不是最佳方案,往往也不是最现实的方案,无论你怎么退,总有退无可退的时候。与其这样,还不如迎难而上。
在评估上述方案各自的可行性时,作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新的,判断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去做,到底应该有哪些考虑因素?”作者给出了一个模型,要素如下: 1. 这份工作能否让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确保自己增值? 2. 这份工作能否让我不断扩大人脉网络,获得更多优质资源? 3. 这份工作能否让我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4. 这份工作能否让我有足够收入确保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不同职业阶段,不同应对方法 不同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各因素的权重和排序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刚出校门,有稳定经济收入、不必啃老就能养活自己,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因此一份工作钱多钱少是择业的最重要标准。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多数人会想着如何提高自己,改善职场际遇——钱多钱少依然还会是重要因素,但其他因素的权重会比初出茅庐时有很大上升。到了C什么O级别,大约会意识到个人所需所耗终归有限,钱成了符号,择业目标调整为能给公司、业界、社会做什么贡献,留下什么样的名声,要比挣了多少钱还重要——最起码你得这样对外宣称才算符合身份地位。
你可以看到,职业发展路线图的初始坐标已经确定。有分教: 1. 认清你自己的喜好与能力; 2. 认清你所处的时代与大环境; 3. 认清你所思所想所图所惧; 4. 不要指望能改变别人,不要轻言退却,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是职场进阶最现实的路线。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之人。你比别人更早找到上述初始坐标,就意味着你没输在起跑线上。
关于辞职的15条建议 综上,无论是被辞还是请辞,作者有如下建议: 1. 即使你的辞职综合征没有发作,你也要时常评估自己的职业状态与计划之间是否存在重大差别,你是不是按部就班地走在发展正轨上; 2. 在任何时候,你都需要对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有准确的评估; 3. 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尽力做到你老板对你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你对他的依赖; 4. 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个职业发展的备用计划,即一旦眼下这份工作的参数发生你不能控制的突变,你有哪些后手准备? 5. 骑马找马,别因为冲动就辞职,先找好下家; 6. 个人和家庭财务要做好缓冲,例如留足能够支付一年经常性支出的金额; 7. 进入辞职模式后,比往常更加谨言慎行,不要授人以柄,甚至影响下一份工作; 8. 涉及需要交接工作的,和交接者交代清楚,不留后患; 9. 准备好辞职信的措辞,不要把任何情绪带到正式的信里,简单明了,干脆利落; 10. 准备好他人过来询问时你的标准答案,不要说公司或任何人的坏话; 11. 写封告别和感谢的电邮,发给你认为合适的收件人(洒家常收到那种发给全体员工的告别信,第一反应是:这厮是哪个庙的,走不走和我有什么关系?); 12. 平时不要在办公室里存放太多个人物品,半小时能收拾好就行,说走就走,不要流连缠绵,更不要叽叽歪歪哭哭啼啼(任何情绪,都放到私下场合里再宣泄); 13. 不要拿着一家公司的offer和现在的公司谈条件; 14. 两份工作之间如果能休息一阵的,就别着急去新地方报到,让自己放慢脚步,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路甚至人生路,多和家人在一起; 15. 去了新地方以后,忘掉过去的荣辱成败,开始新的一页,避免对前任雇主、老板或同事做任何评价,如果非得说,那就尽量说好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