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以前,我坚持的原则都是差不多原则,“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精益求精,搞得自己那么累干嘛”。我讨厌大事小事都由自己做决定,我讨厌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事宜。我喜欢安静,喜欢放空自己的脑袋,喜欢在雨后一个人做在藤椅上傻呆呆的看着天空中流动的云彩,喜欢雨后泥土的芳香。
但是随着岁月的年轮一圈圈叠加,我开始讨厌这样的自己,讨厌事事都不全力以赴的失望,喜欢自己为追逐成功忙碌的充实感,自豪感。所以我想着该是改变的时候了,这也是长期以来的决定。
小时候我在乡村长大,有一群淘气可爱的小伙伴。童年的光阴,我从未感到失望,难过。身边的人都是至亲,他们会满足你的一切要求。我不需要努力,就会得到所有想要的。所以细想一下,这应该是我懒惰的缘由吧。
因为懒惰,所以我喜欢差不多原则,我的人生也一直在打擦边球,总想着险中求胜。
临近中考的时候,别人都在奋战,渴望以高分考入一个更好的高中。而我却一如往常一样悠达悠达地学习着,我不希望自己太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是黑马,我只想是自己的伯乐就好。后来,我以擦边线的分数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完美的打了一个擦边球。那时的我曾有过转瞬即逝的心理暗示,假若你的考卷少了一分怎么办,你便与这个人人梦寐以求的高中失之交臂了,你不会难过吗?
高中的时候,现在想来也应该是奋斗的年纪了。而当时的我却是玩性大发的时候。高一,高二和朋友唱k,逛街,追剧,想把所有在乡村没经历过的都玩一遍。高三那年过得确实不易,真正学习了。但我还是依旧遵循差不多原则,高考模拟算算自己的分数达到普本就行了,不要太累了。
如自己所想的一样,自己达到了普本的分数线,却依旧是擦边球。这一场球打的我精疲力尽。看着分数线,心里莫名的失落。当别人都在奋力一搏的时候,我却每天再算自己的分数线,如果够了就不在努力,压力太大了,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是多么的无能,为什么不拼尽全力。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稳扎稳打呀,还是要一生都打擦边球,把自己的一生都拿来做一场又一场的赌约。
那年的夏天我告诫自己再也不能打擦边球了。虽说生活中处处有险棋,绝处逢生。但那些都是突发情况,而我的都是意料之中的,那是慢性自杀。
到了大学,我学会说我还能更好,我还能做的更好。每一次应聘,每一次讲座,我都会提前做充足的准备,心底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由此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不再因为一时的玩乐而惶惶不可终日。
下一个约定,我将全力以赴,我还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