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陈海贤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这是一本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书,我最早是在“得到”听了陈海贤老师的专栏“自我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也是根据专栏的课程重新整理而成。
下面的内容是我的读书笔记: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今天所读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心你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在一段关系里,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面临一些行为的期待,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某个角色,这个角色决定我们会怎么想,怎么感受,说什么话,怎么行动。
人生如戏,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成唯一的自我。
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他对我们是有角色期待的,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行为线索,让我们不自觉地顺应做出符合别人期待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启发和收获】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人是关系的产物在不同的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让我们产生了不一样的行为。
关于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上的矛盾,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与别人相处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我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会作为一个老师的角色去教别人,这时候我会把对方固定在一个需要指导的角色上,但是其实我的内心好像又不太想他学的太快,可能感觉如果他学得很快的话,自己的角色就没办法去扮演,这样就造成了我的要求与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书中还提到了,有时会出现角色的错位,就是我们没有呆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试图为别人的行为去负责,造成了自己的焦虑,比如有时候我去帮别人,本身我是作为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可能并不太好,我就会变成一个批评者。
指导者只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建议,而批评者常常会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这样会造成自我的焦虑,感觉是自己没教好,造成这样的结果。
【行动和改变】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如果角色出现错位,或者要求和期待出现矛盾,就会造成我们生活的不适。
书中提到了三个调整角色的方法:
首先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一想对方把我们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位置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角色和位置?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自己始终是有选择的权利的。
其次,我们如果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
一定要保持界限感,不要背负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和期待。
最后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言语上要求他,而要向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她,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地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期待的力量是很大的,这种期待既可以对他人,也可以对自己。这也是一种相信的力量。
角色即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发现自己更多的面,自我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关于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书,书中有很多实用的知识与技巧,如果你真的按书中的内容去践行,真的会有改变,至少我就在尝试按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你也可以试试,这是一本值得你反复阅读的书。推荐大家去看看原书,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我是终身成长的佳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给我留言,如果不喜欢那就别留言了,点个赞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