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瑜伽室散步,打开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前辈发来的视频,被九十五岁的郑小瑛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所吸引。听完两遍,开始记录其文字,中午未午休,但获得满满的精神能量。
郑小瑛(以下称郑先生)说,她得到刚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颜宁教授的邀请,让她为“女性领导力论坛”的妹妹们讲几句话。
郑先生说,面对各位为人类的生命和发展做出了这么多贡献的科学家,她除了衷心祝贺大家以外,讲什么都会令她汗颜!
郑先生说,可是仔细看看,“女性领导力”这几个字又触动了她的心,她是交响乐指挥,岗位也如同一个司令员,她的职业就是领导众多的男女音乐家共同诠释表演作曲家创作的音乐。
说起来“领导力”,那么几十年来郑先生也确实有些体会。歌剧交响乐是一个源自欧洲的外来艺术品种,而自从有了交响乐队和指挥,那里就是一个男性一统天下的职业圈,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连一位女性的单簧管演奏家都难以在柏林爱乐乐团立足。
美国女指挥家antonia Brico 在1987年还向郑先生抱怨,说美国对女指挥家有很深的偏见。当她知道郑先生的情况后,她还对郑先生说:“Your are lucky!”
哈佛大学里挑剔的媒体人到1994年还视郑先生为奇葩,还追问她是怎么战胜那些男性占到指挥台上去的,这都说明,西方世界在女性担任歌剧交响乐指挥方面,有过严重的性别歧视。在西方,女指挥被人们接受比中国要晚二三十年。而郑先生却没有遭遇性别歧视,郑先生说,要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郑先生的成长虽然也历经风雨,可是由于国家的培养,她于一九六二年三十三岁的时候,就成功地在苏联的歌剧院里指挥了意大利歌剧《托斯卡》的公演,成为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第一个中国人,男女都算上。虽然到1978年,郑先生50来岁了才得以从事专业,但马上就担起了我们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的重任,与老同志们一起,从废墟上重建了我国的歌剧事业。
郑先生60岁与朋友们一起,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不计报酬、在六十多所大中学校进行了普及音乐会演出的240多场的志愿者“爱乐女”室内乐团。
郑先生70岁时应邀到厦门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民办公助的职业交响乐团,把一部表现我国客家人奋斗史诗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带到了12个国家,演出了77场。
郑先生80岁时,创办了推动“洋戏中唱”“好戏复排“的歌剧艺术中心,已经排演了十来部中外经典歌剧了。
郑先生90岁时,在网上开播“郑氏指挥法”基础和“让耳朵更聪明”的交响乐欣赏课,希望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人们常常问郑先生,是什么支持她如此不懈的活力呢?她说,就是热爱、坚持和忽略吧?她热爱音乐,热爱听众,渴望与大众分享她的艺术收获。再则,她坚持学无止境,坚持保持自信,不在乎流言蜚语,不左顾右盼,不为一点成果趾高气扬,也不为打击挫败妄自菲薄。她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后她说,也是最重要的,是忽略,忽略自己是个女性,忽略自己的年龄。
厉害,厉害!热爱、坚持和忽略,我们女人做其他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