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你们的这一行为,毁了孩子的一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我爸爸太虚伪了,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还是奶奶对我好,我想回老家。”这是12岁的小燕哭着对民警说的话。

小燕的爸爸答应她,如果她期末考试每门都在90分以上,就带她去看海。可是当小燕努力实现了这个目标后,爸爸却以天气太冷了为借口不带她去看海了。

小燕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才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就在这一刻,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想起童年时,父母对自己许过又没能兑现的承诺,然后在心里又默默的品味了一遍当时的委屈和难过。

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耽误自己的工作或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会给孩子许下各种各样的诺言。

哭闹中的孩子安静了下来,他们把你们的话当了真。他们相信,只要做到爸爸妈妈的要求,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然而当孩子们努力的做到你们的要求时,你们却认为这就是跟小孩子开的玩笑,不必当真,所以可以肆意的忽略。

渐渐的,孩子会觉得父母说的话根本不可信,失望久了,他们便失去了相信别人的能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最后也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


02

我爸是个老烟鬼,别看他才四十几岁,却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烟龄。他也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为了戒烟都吃了好多的糖果,到最后还是没有效果。

从小学开始,他就对我说:如果你考上龙门中学,我就戒烟。

我真的很想让他戒烟,所以非常努力的学习,最后真的考上了龙门中学,但他没有戒烟。

“等你考上南高了,我就戒烟。”

“等你考上大学了,我就戒烟。”

“等你考上研究生了。我就戒烟。”

可是爸爸,我已经结婚生子了,你怎么还没戒烟?这么多年,我对你的信任已经被透支完了,我对你戒烟的承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看见》里柴静对陈虻说:你不要总把我当一个学生,也别把我光当成一个女人,你要把我当成一个人。

借用这句话,我想对天下的父母说:你们不要总把我们当成孩子,也别总把我们当成你们的子女,你们要把我们当成一个人。

如是,请你们认真的对待我们的诉求,也请你们把许下的诺言认真兑现。


03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礼貌,如今却是最宝贵的品质。

古人曾子曾说: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说出去的话,就应该努力的去践行,孩子也是不能欺骗的,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欺。

虽然杀了一头猪使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却告诉孩子要要说到做到。

也许今天可以将不能看海而离家出走的孩子找回来,也许明天就根本找不到孩子在哪里。等到完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到时候花费多大的代价也无法弥补。

有句话说:大多数孩子都记得童年的鞭子和伤疤,但父母却只想让他们记住自己给予的每颗糖。

为了不让孩子们童年的阴影留在记忆里,请各位父母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

如果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努力兑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