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开窍早,知道好好学习,而有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还没开窍,还不好好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发现有的孩子开窍早,学习积极努力,家长省心,老师开心!可有的孩子总是一副不懂事的样子,学习上不思进取,对玩耍、游戏啊,却样样精通,沉迷其中。家长、老师好像怎么做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完全就是一副没有开窍的样子。
其实,我认为所谓的开窍,就是对学习有兴趣,有目标,有规划!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努力地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样是孩子,之所以有的开窍早,有的开窍晚或者始终没有开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父母的人生引领有关。常言道: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规划?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引导上做过哪些努力?等等,这些问题都和孩子人生目标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
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生都没有目标的孩子,学习也很难谈得上有什么目标。人生目标的确立也并非是孩子长大了以后才该做的事,而是要靠家长从小通过一点一滴地引导、感染、熏陶,促进孩子形成的。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正好证明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性格发展等,都是要靠从小培养的吗?
第二,与家庭学习的氛围有关。造成孩子差异大的不是智力,而是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孩子是否爱学习和家庭的学习氛围有很大关系。
所以,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每一次家长会,我们老师总是会强调: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人要学会放下手机,关上电视,拿起书本,一同看书学习,即便是做做样子,也要努力做到!一个真正爱看书、爱学习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一个不爱阅读不爱学习的孩子的!
第三,与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有关。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了,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关系,好些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特别是家中的老人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十分娇惯。
即便二胎政策开放了,很多人想的也是父母加班加点辛苦赚钱,也要给孩子一个不错的物质生活环境,把孩子过多的托付给老人,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一边是父母努力赚钱,一边是孩子努力享受生活。这样一来,很多孩子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都难,更不用说在学习上自强、自立、自律了!
同时,当孩子学习或习惯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还有些父母之间爱攀比,对孩子动辄训斥、指责,也是造成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因此,要让孩子开窍,就必须得从小做起,通过故事引领、榜样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他确立人生目标,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学会自理、自强、自律,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学习,该怎样学习。不然,一个整天玩手机电脑,沉迷于游戏,只会享受生活的孩子,是永远也不会也不可能开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