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空时,我和家人会趁孩子睡着了,看一两集由靳东主演的电视剧《底线》。
这是一部法治案情剧,先抛开剧情不讲,里边我最喜欢的角色,除了靳东主演的方远之外,就是张志坚扮演的方远的师傅——张伟民。
剧中的方远,是一位中年男人,也是某基层法院立案厅的厅长。却被同事们戏称为“方婶儿”,这三个字形象地描述了他总有忙不完的案子和调解工作,每天都是鸡毛蒜皮、鸡飞狗跳、鸡同鸭讲。
这个工作,工资不高,仅够温饱。他每天挤地铁上下班,连妻子和他吵架时都会骂他:“你就是个一辈子的穷命”!
只有那一头还算浓密的头发,代表着方远法官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尊严与倔强。不过它也悄悄地白了过半。
好在方远对这个圣神的职业充满了感情与热爱,所以才能一干就是20年。
但是,美人终有迟暮日,英雄也有气短时。一向理智冷静的方厅长,也会有突然崩溃、甚至独自痛哭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是,当他劳心劳力,甚至全程抱着当事人的孩子,才审判完的一桩离婚案,事后却被当事人给投诉了,这让他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开始思考自己从业的意义到底何在?
在他郁闷、失意的时候,某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找到他,报上了7位数的丰厚待遇,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面对诱惑,他似乎有些犹豫了。
身心疲惫的他,回到家,妻子就问东问西的,他没忍住吼了妻子,好在一向强势的老婆这回能理解他,还说了很多温暖体贴的话,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帮他解决问题。
这时候,还好他还有一位贴心又智慧的师傅。作为师傅兼副院长的张伟民找到他,带他去爬了一次山。
爬山过程中师徒俩推心置腹地聊了很多事情。师傅告诉他,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感觉人生已经尘埃落定,没什么意思。
后来,他便尝试用爬山的方法来放空自己。
可是,大约过了半年,张伟民还是想要放弃,因为他觉得无论再怎么爬,就算到了山顶,还是要下去的。这时候他在想,法院的工作就好比是爬山,该看的风景早就看完了,何必还要再爬呢?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正是这个世界无法完美,他们法官才有存在的必要,世上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人来断是非,如此才是法官真正的意义。
正如师傅所说:“人生怕也是如此啊,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终极意义,而这些行为过程的本身,就是在寻找意义。”
听了师父的话,方远终于释怀了,再次找到了作为法官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方远是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可是我们呢?
古人常说,四十不惑。可即便到了四十,我们依然会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敢再往下想了,总是用手机、游戏、烟酒等等来麻痹自己。
有时候,我们还不见得有方远这么幸运。亲人不一定能理解我们,另一半也不是总那么贴心和懂事。更不一定会遇到可以带我们爬山,给我们讲故事,甚至帮我们指点迷津的良师。
方远即使不做法官,还有各大律所争着抢着要。可是我们呢?又有多少资本?
即便身为律师,也不像电视中说的那般光辉灿烂,在目前的形势下,也有可能很难接到挣大钱的案子,又该怎么办?
前两天,也看到某位优秀的老同学——现为某大公司人力总监的女强人,写了一篇文章,大致是说:付出是为了工作,还是自己?她在文中表达了对工作和人生的疑惑与思考。
哪怕是事业还不错的白领,也会因为把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眼看就成大龄剩女了,还是找不到对象,开始怀疑人生。
身为普通的打工人,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失业了,是不是就该先不顾面子,降低姿态,随便找一个工作先谋生了再说?
类似的问题,我在剧中和头条见过很多。不管是谁的人生都不完美,身处中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和难,大家都听着别人的故事,偷偷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话:“你认识的人再多,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谁能帮助你呢?”
是的,很多时候,都没有人能真正帮到我们,我们只能自渡。
这不禁让我又想起了东坡,他在逆境中自我解脱的胸怀;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的情怀;那种即使流年不利,也始终坚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精神,即使是现在,也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方远与东坡,一个是剧中虚拟的人物,一个是已经作古的偶像,虽然离我们都很遥远,但有时候他们就像明灯一样,无意间就帮我们照亮了前面看似漆黑的道路。仿佛在告诉我们:不是前面没有光,而是我们暂居暗处时,常常忘了我们本身都自带着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