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发现,已经被官方定论的东阿广粮门“观音寺”寺名有待商榷。
我是在整理“赵得和精神”的过程中,有了这个发现的。
因为在网上没有找到关于广粮门县志人物“赵楷”的事迹,我翻阅了手头的几部《东阿县志》(复印件):《康熙东阿县志》(一二)、《道光东阿县志》(一二三)、《民国东阿县志》、《民国续修东阿县志》。
在这几部《东阿县志》中,均有对东阿县寺庙名称的记载。后面两部的记载均以《康熙东阿县志》的记载为蓝本。
《康熙东阿县志》卷二寺观条:“观音寺”,在县西南六十里,安平镇景泰四年建;……“神通寺”在县西北四十里赵家村;
据此记载分析:此处的东阿县为现在的平阴县东阿镇。当时的安平镇为现在的东阿县安平店村;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观音寺”在县西南,而安平店村从地理位置上应在平阴县东阿镇正西偏北,这说明“观音寺”应在安平店村的西南才与县志记载相符;
而“神通寺”在县西北赵家村的记载,与现在的广粮门的方位是一致的,广粮门村的“广粮门”古时很少有人这样叫的,直接叫“官门”的多,县志记载为赵家村也是容易理解的。且广粮门村基本在安平店村正北,寺庙在村的东北,距东阿镇四十里也是相符的。
《道光东阿县志》卷八祠祀附寺观条:“神通寺”在县西北四十里赵村明正统间建;“观音寺”在县西南六十里为安平镇古刹景泰四年(沿)建。
据此,“观音寺”距东阿镇的距离扩大到了六十里,更为不符;而“神通寺”的记载与康熙时相符,且增加了寺庙建设时间“正统间建”,这与广粮门赵氏始祖正统八年巨额捐赠并受到皇帝旌表的年代是相符的。
与这一事件相对应,村里的很多古迹都与这一时间段相关:赵氏祖茔、土地庙、赵氏家祠、广粮门牌坊、“神通寺”,都分布在在村北面的“后街”。
另外,“神通寺”的寺名,与始祖“红嘴老鸹、金銮殿前广粮门三分田”等的传说也是相符的,是始祖“神迹”的最好印证!
在《民国东阿县志》里,则将“神通寺”,记载成了“神道寺”旧在县西北赵村;“观音寺”,旧为安平镇古刹。
从几部《东阿县志》来看,《道光东阿县志》是最全面的,分类最全面,记载最详细;而《康熙东阿县志》因年代较早,可信度,真实度都是最贴近广粮门实际的。
综上,笔者认为,广粮门古寺的寺名应为“神通寺”,而非“观音寺”,其建设年代亦应该为明代。正如“赵得和墓”误为“赵德和墓”一样,建议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考证,以免贻误后世。
一管之见,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