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面有两个很有趣的概念,叫“耐用品”和“易耗品”,耐用品是它提供的服务、它发挥的功能,必须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的,它要有时间你才能享受的,这叫耐用品。我认为沟通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耐用品,它伴随的一身,他在你的世界里无处不在,一旦掌握了他的基本原理就受益一生。
有的人说沟通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有的人说沟通的本质是交换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有的人说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有的人说沟通的本质应该是获得情感认同。还有人说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换与情感的互动,的确在不同的场景下,沟通有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意义,沟通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我更想表达的是,沟通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水平。
我所理解的沟通高手,不是大家刻板印象里,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八面玲珑的圆滑处事之人。当一个人给人这种相对负面的印象,他就已经不能算是沟通高手。因为沟通并非是我们用在别人身上的技巧,而是我们与别人共同参与的过程。
一、认识自我:
要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第一步是要认识自己,你是不是足够开放?你能不能接受别人的不同的看法?你是不是总是习惯用直觉思维做出决策?你有没有同理心?你是不是总是喜欢滔滔不绝?你是不是总是喜欢打断别人的话?向自己提问是认识自己的开始。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沟通的技巧,而是我们在具体场景下总是把这些基本的方法抛之脑后,总是习惯性的去表达自我。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都有三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分别是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
首先人都会假定自己的思维是理性的,但是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理性的。 我们做着很多自认为有道理、有逻辑、有理性的事,但实际上,我们依靠的往往是自己的直觉,为了适于生存,我们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规则,能快速地、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同时也经常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当别人当面指出我们的错误的时候,哪怕他说的是对的,但是我们的内心往往会很愤怒,然后不加思考的进行反击。
其次是自我中心思维认为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视角也是别人的视角。我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学会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
最后是机械思维,我们总是向着别人期望的方向去发展,当我们去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我们总是按照老师和父母期望的样子去面对发展。认识在自己的存在,活出自我,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你认为你了解自己,其实你并不了解自己。
二、营造好的沟通氛围:
第一,多肯定别人;
在王烁认知训练营里面王烁讲了即兴喜剧背后“只说Yes”的理念。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你接受和拥抱变化的时候,令人惊喜意外的情节自己就能涌现出来。 “Yes“是对别人的肯定,同时也会增加别人表达的欲望,从而营造一个好的沟通环境
第二,沟通对象是否处于心理防卫状态。
如果沟通对象处于心理防卫状态,他就很难敞开心扉跟你交流,或是真心接受你提的意见建议。如果肯定信息占据主导,营造好的沟通的关键,就在于增强肯定信息的表达,以及减少他人的心理防卫。
关于增强肯定信息的表达,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一是重视;二是承认;三是赞同;
三、最后我想说两点:
沟通最基本的态度是:诚敬
凡事诚为先,善意的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尊重并倾听他人的真实想法,有助于非暴力沟通。
沟通最本质的原则是:不评判
世界上的事,没有对错,只有业。因为业力的不同,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所以,沟通最容易走进的误区是:他是错的,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