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60 不能有比我还业余的嘉宾了。
这个十一,我第二次参加付费课程——麦子老师的效率手账训练营,第一次有机会给团友们做线上分享——关于我是如何坚持日更,刻意练习写作。
我一直希望自己在工作和与人交往中,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尤其工作里,这也是提高效率,不让自己浪费更多时间返工的很好方式。
本职工作得心应手,然而我这次扎扎实实做了个添麻烦的笨拙新手,想象中,我本应该是一个对甲方有求必应,尽善尽美的专业对手,结果变成把甲方虐得亲自上手的不成熟乙方。
所以及时复盘这次的失败经历,当作一个新手手册——应该不能有人比我跳的坑多了。
1.观念和态度需要转变。
这次分享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小透明,对于这种难得的机会,我应该竭尽全力,展示自己最好最专业的一面。
把每一次都当作唯一的机会,交上去的稿件,就应该是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成品——不管有没有问题,要不要重写。
坑1:每一次稿件包括格式和排版在内,都应该是成品规格。给了样板,就照做。
日常工作里,我的排版永远都是确定文稿之后的工作——太想当然。
坑2:学会摒弃word,用腾讯文档或者石墨。
坑3:对于新鲜事物,不要只百度你需要的功能,最好把所有基础操作都学会。不确认的就自己先尝试,不要着急对外。
比如我也是被反馈才知道,腾讯文档我要直接发送别人网址链接,对方才能直接修改,而不是用菜单里的功能手机转发小程序。
坑4:我的常用软件不仅没掌握基础操作,甚至不全,还得临时下载。
一句话总结,我缺乏那种一定要抓紧机会的迫切感。
所以这大概是我在个人品牌打造上一直不专业,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迫切感会逼自己调动所有能力资源。
2.工作习惯的差异。
日常工作流程里,因为职业需要,我习惯了“时时必确认,事事必回应”,需要在关键节点及时跟人沟通确认,才能进一步推动——避免向错误方向推进,做无用功。
这次事前准备中,我才发现,我应该是主动提问,主动跟进的人。
坑5:不应该等别人发要求和指示,做好可能不会有类似手册指南的准备,开始做之前,就应该自己想到:
需要我做什么,怎么做,截至日期,环节流程。
自己草拟出一个“操作手册”,有问题最好一次性问清楚。
坑6:要做到不给人压力,有礼貌的及时跟进——约定时间没等来对方反馈,应该自己惦记问一下,而不是担心对方忙,想当然觉得忙完就会回复,一直被动等待。
坑7:留足给对方的等待时间,不明确的地方,自己整理好思路,而且要学会正确的方式提问——简洁,无歧义,问到点,而且是真的找不到答案,不得不做“伸手党”的内容。
坑8:沟通时间和次数都是有限的。
不像我们日常,可以来来回回随时沟通,大家都忙,互相留言,错峰回复,所以一定要有效沟通,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做好自己能做的全部。
3.在线沟通不可避免的交流成本。
中国语言文字太容易引发歧义,两个人如果不在一个语境,就是很高的沟通成本。
坑9:最好的沟通,不是来来回回解释辩解,拿成品最好说话。对方都愿意花时间去看,作为小白,多花时间改几次都是本分。
4.念稿也是大考验
我以为我不太紧张,但事实上,我对自己在分享的声音,发音,断句,语速,都不太满意。
坑10:好好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抓起小学应该有的功底。
上课前一分钟,我都还是手忙脚乱的状态;上完课才如释重负。
不经历一次,都不会发现自己在体制里,思维惯性已经僵化成什么样子了。对待新事物,有多不敏感多落伍。
感谢麦子老师给予的这次锻炼机会,我必须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好了要将写作这个玩票爱好专业化的准备,自己是否真的能迎接打造个人品牌会遇到的所有挑战挫折。
以上大坑,仅供大家参考,自觉是个全面的指南。
来自被自己的笨拙刺激了以后,要更有方向地努力每一天的小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