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千里纵马畅,驰骋天地凭我狂,
一声长喉震疆场,英雄无敌鬼魅藏。
炊烟飘摇风声响,夜幕毡房灯火亮,
酒肉穿肠高声唱,将士不醉无归躺。
梦回大唐西域想,如今也是我家乡,
成年离家京城忙,举目无亲高楼凉。
蓝天掩映雪山壮,绿草如茵野花香,
牛羊成群牧人往,天地自然牧歌唱。
黄沙无边天苍凉,隔壁相伴路长往,
雄鹰天空盘旋望,狡兔三窟躲藏忙。
繁星眨眼圆月亮,夜深人静胡声响,
亲人相聚入梦香,一日一夜生命量。
《漂·端午·家乡纪》-首发于2019年6月7日新浪微博
离开新疆快二十年了,从南疆最远的喀什地区乌恰县到北疆最远的阿勒泰市,相隔将近两千公里的距离,那时候我二十多岁,有种莫名的躁动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横跨新疆南北,像一匹野马不知疲倦的奔波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荒漠,雪山,草原,沙漠,绿洲,隔壁,峡谷。。。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精神上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乃至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些场景,思绪就飞回了那片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新疆。
我生长的地方名叫昌吉,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熟悉历史的人肯定知道,让人热血沸腾的西汉时期在西域有两个都护府,也就是行政和军事驻扎的地方,其中之一北庭大都护府,(另一个叫安西大都护府),就在昌吉地区的吉木萨尔县的地界上,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也算是昌吉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现在昌吉州也称庭州,我去过这个都护府的所在地,就剩下残垣断壁的很多土堆了,昌吉还是历史上闻名天下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后来这个地方就沉静在新疆的这片土地上很少被人知道了。我就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学生的时代,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时间更没有财力去游历哪怕是自己家庭的周边,昌吉也是一个土地开阔平坦的地方,我从小就是那种野地里放养的孩子,骨子里就有种不安分特质,新疆哪里都是地广人稀,不大的城市之外就是隔壁,我小时候也没像内地城市里的小朋友上过幼儿园,父母上班以后,我们几个邻居的孩子就会放羊一样去周边玩,到吃饭的时候就跑回家吃饭去了。也许这种因素在我骨子里留下了不愿受约束,喜欢自由的天性,乃至于工作后,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辞去了稳定让人羡慕的工作,不到三十岁就跑完了新疆这块占据了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广大土地。而这段时间的经历在我内心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记得大学刚毕业,在昌吉移动公司做设备维护工作,这对大学刚从校园出来的我来说,能有工资又可以到处跑跑,真是其乐无穷,不知疲惫。昌吉全名昌吉回族自治州,顾名思义有不少回族人,面积在新疆不算大,但是对那时的我来说已经足够大了,全昌吉州移动的设备维护都是在我们部门做的,而各县是不设维护部门,我就常常坐公司的维护车到处跑,从此就拉开了我撒野的序幕,昌吉这块地方有沙漠,那种真正的沙漠,阜康市的准东油田,从进入口到出口,一圈就得400公里多,那种黄沙层叠的场景我多年来都不会忘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油田的抽油机,也叫磕头机就在沙漠里,走在沙漠上,半只脚就陷入沙子里了,沙漠里面有个地方叫五彩湾,那个地方的有不同颜色的岩层裸漏地面,形成很有特色地理环境。后来又去过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那是一座大山下的县城,一年有半年的大雪封山,冬天是刺骨的寒冷,不远处就能看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的天山山脉在蜿蜒曲折。奇台县的半截沟,是一个草原牧场,春秋季节,半山野花,吃着烤肉,住着毡房,夕阳下无限安详。还有一座神奇的天山的天池,这是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门票收费的地方的移动基站还是我们去建设的,建在半坡上。天池就是天山山脉的一坐死火山口,很多年了雪水融化了就形成特有的雪山,湖水,松林互相掩映的神奇景观,传说天池湖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天池湖边上也有移动公司的基地,一年中我去天池好几次维护设备,湖水边还有座很小的道观,据说是新疆唯一的国家批准的道观。我曾经在里面算过一卦,真的挺灵的。神奇的奇台戈壁上的硅化木基地,硅化木就是树木经过千百年变化后变成的石头,据说是恐龙时代的产物,后来还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为此昌吉还建立了一座恐龙博物馆,大大小小的的硅化木散落在戈壁上,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吉木萨尔县的戈壁上,是中国普氏野马的野花训练基地,有很多从英国引进回来的原始野马的后代,现在叫普氏野马,因为原始的野马已经灭绝了,而当时被贩卖到英国的野马被一个名叫普氏的家族饲养而延续下来,如今他们的后代又活跃在祖宗的地盘上。在移动公司干了4年多,由于工作的原因跑遍了昌吉州的每一个角落,人就是这样,越跑心越大,昌吉这块地方已经容不下自己火热的心,眼睛开始渴望更大的新疆去看看了。
一个工作机会的到来,辞去移动的工作,父母坚决反对我辞职,因为在他们眼里,移动公司是铁饭碗,工作又稳定,多少人都羡慕这份工作,而我却毫不犹豫的辞职了,这也许是命中注定,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相信命了。之后的一年里,在中兴通信做工程师,因为项目的原因去南疆的喀什地区,跑遍了喀什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南疆那边很多城市真的属于绿洲城市,由于南疆干旱少雨,很多城市边缘就是沙漠和半荒漠地带,和我生活的地方北疆完全不一样,南疆那边维吾尔人口众多,南疆在地域上还有行政独立于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除了兵团的土地都是汉族人,其他地方很多城市汉族人很少,这种环境下,少数民族只能听懂简单汉语,而长时间当地生活的汉族人却能说熟练的维吾尔语言。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那边的英吉沙小刀闻名新疆,做工极具民族特色,锋利无比。这里巴楚县的集市上的烤羊肉串,拿大的红柳枝在火堆上烤,香味无比,这边的烤肉是不撒辣椒面的和孜然的,孜然是一种调味品。只撒一点盐,因为这样才能吃出羊肉的新鲜的香道,而撒了辣椒面和孜然粉的羊肉串,可能会是不新鲜的羊肉做。还有那时候南疆的乡镇农村,维吾尔人赶着极具民族特色的马车回家和串门,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一辆辆马车排在马路上,蔚为壮观,马车上吊着铃铛,披着特色的民族装饰布,马车奔跑的时候,铃声发出悦耳的声响,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据说现在已经不用马车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自行车,也丧失了很多民族的风味了。有些地方的农村的房子都是用木板做成的,比如说巴楚县,那边地震很多,用木板建造的平房可以降低地震破坏的危险,又因为南疆干旱很少下雨,也不怕雨水的冲刷而腐朽,木板做的房子夏天还凉快。由于南疆特别干旱,边路种的树木是耐干旱的杨树,一排排高大笔直的树干,排列在路边,像一排排战士守护者那片神奇的土地。正因为干旱,阳光充足,水质又没有污染,是纯净的雪水,南疆的水果特别甜,比如红枣,枣大核小,核桃,皮薄肉大,阿图什的特产无花果,我也是头一次见到,真的很甜,(不过后来我才知道,无花果不算是新疆的特产,中国有三个地方产无花果,其中就有我非常喜欢的威海,那边的无花果品质也是很好的),那个时代,运输不发达,新鲜的无花果只有在当地买卖了,价格又便宜又好吃,买了很多当饭吃,以至于这么多年我都无法忘记。还是当地的石榴,榨成果汁,红红的一杯,那真是可口的纯天然饮料,还有什么哈密瓜,葡萄之类的水果就不用说了,数不胜数,回味无穷。。。。
后来去了塞外江南的伊犁地区,果子沟,赛里木湖,伊犁河谷,这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详细记录。还去了北疆的塔城地区,汽车走过远处巍峨的阿勒泰雪山,半山腰飘着朵朵白云,山下是一望无际的深绿色草原,草原上星星点点的毡房,毡房旁边成群的牛羊,长途客车就奔驰在带状的马路上,远远望去这一切仿佛是在仙境一般。那时候没有手机拍照,不可能工作走到哪里还随身带着很大的胶卷相机,那种超薄的数字卡片也相机几乎没有出来,所以美景只能收藏在脑海里,多年来依然印象深刻。
还有一处人间仙境,那就是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湖,国家原始森林保护区,一年只有七八九三个月是旅游开放季节,其他月份都是大雪封山,牧民都赶着牛羊转移到山下的冬季牧场了,我是九月地去的那边,去喀纳斯景区的前一天晚上只有住在布尔津县的宾馆,早早的起床一路进山,那个季节山里有些冷了,部分牧民已经开始赶着牛羊下山了,九月的秋季风景其实更加美丽,车沿着峡谷走,道路两旁是各种茂密的花草树木。河道里的水都是乳白色的,矿物质比较多的原因,远远看去,五颜六色的树叶下,乳白色河水缓缓的向下游流,这条河就是中国境内唯一流入到俄罗斯那边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的源头,阳光被散乱的枝杈分割成星星点点斑点落在水面,风吹树动,水面的光斑也在摆动,随着车队的前行,到达喀纳斯湖畔,那时候喀纳斯还是一片原始的没有怎么开发的景点,一切都是自然的,牧民留下的夏季牛羊转场居住的房屋,都是大松树树干修建的,乳白的河水边有个小码头,有几艘大船,这是用来拉游客的,喀纳斯湖水是峡谷中的湖,一共五道湾,大船沿着湖水发出突突声音,两岸水边看着并不太远,就这样来回用了三个小时吧,这是一个旱地长大的人乘坐最长时间的船了,格外兴奋,晚上住的是度假村的房子,九月底天气比较冷了,房间里也很冷,烧着电暖气也是勉强的很,听服务员说,前段时间电影《卧虎藏冷》的剧组也在这里居住拍摄外景。其实喀纳斯最有名的原因还是网上流传的水怪,很多次报道类似于蛇颈龙的那种水怪,还有传说水怪晚上出来把牛羊都叼走吃了,我们是没有见过,后来回到阿勒泰市区的一家当地有名的旅游饭店,展柜里放着大鱼的标本,据说是饭店老板花重金买下鱼做成了标本,鱼看着确实凶残,牙齿像鲨鱼的牙齿一样沿着嘴边凌乱得长着,异常锋利,重点是鱼的舌头上也长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牙齿,这鱼咬着什么动物都别想逃跑了,想想就可怕,后来知道这鱼叫“大红鱼”,学名也叫哲罗鲑鱼,一种大型淡水鱼类。
后来我也去过新疆的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典型的雅丹地貌,一片平地上被常年风吹出来神奇的,一座座不大的独立的呈现黄色或者褐红色的土堆,有些可以爬上去,土堆外表皱皱巴巴,很是怪异,这样的地方竟然一棵草都不长,据说晚上大风吹过土堆,发出呜呜的声音,感觉就像魔鬼在嚎叫,应该是很恐怖,因此起名魔鬼城。
。。。。。。
离开新疆很多年了,想起来这些景点,感觉还是历历在目,隔壁,雪山,峡谷,沙漠,湖水,大河,牧场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开阔,一望无际,遥想当年汉朝的一群远征的战士,纵马狂奔,小规模骑兵机动迂回出奇制胜,成千上万的大军团号声四起,旌旗招展,卷起黄沙漫天集团作战的场景是何等波澜壮阔,夕阳西下休息在水边,三五成群的士兵,炊烟飘渺下又是何等安详,傍晚月光高照,繁星眨眼,帐篷中疲惫的战士此时又在思念遥远家乡的亲人是何等的伤感。随着岁月的流失,战争留下的是可歌可泣的经典故事,而现在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辛苦多年开垦边疆的父辈们留下了现代化的城市,而我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虽然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可能以后永远都不会回到这边土地生活了,但是那边的一草一木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每当那个夜深人尽的时候,望着窗外的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人像住在监狱中一样,人很人没有任何交流,有时候繁忙的工作压得人不可呼吸,失眠,焦躁,年轻的时候那种意气风发,浩气凌然的思绪就在心中涌动,生我养我的那边土地的感情在我心中种下的果子,随着我你的年龄慢慢变大,时不时就会抚慰我在大城市中孤独寂寞的心。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但是精神上的家园却藏在内心深处,抚慰着外出打拼游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