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同学聚会,班里一共三十多人,在西安的有一小半,组织的时候预计会有十来个,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共7人参加。
现在的同学聚会很难大范围聚起来了。硕士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说起来已经有八年了,这八年中大家基本上都结婚生子,事业上有了各自的方向,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庭生活占据的比重都在上升,加上繁忙的工作,对于社交本身投入的时间就很有限。周内大家出差的出差,加班的加班,晚上陪领导的陪领导,都各忙各的,到了周末还要好好陪陪家人和孩子,这时候要出来参加聚会,需要在家里层层审批,事先做各种铺垫,基本上是看媳妇心情,这是好多人来不了的原因。
另外,在有些人的心里,可能觉得同学聚会对他来讲,没有很大的价值,同样的社交时间精力不如用在更有价值的人身上。这样能理解,工作久了之后,各自的事业领域都不尽相同,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小圈子,在那个圈子里,大家常聚,聚在一起有共同的话题可聊,有很多信息可一互通,有很多事情可以合作。这样就有了很强的聚会动力,而同学聚会呢,很多时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家在现阶段,很难在某些方面形成合作。
此外,大家现在所处的年龄和工作阶段,也决定了对同学聚会热情不高,现阶段正是一个事业分化的越来越明显的阶段,家庭上可能相差不大,但事业上有人可能如日中天,有人还是默默无闻,这是现象,更本质的原因是大家还没有到真正看淡人生,活明白的年龄。还会因为外在的事业、物质去羡慕、去有意无意的攀比、去妒忌等等。所以很多人内心对此还有些排斥,也就是说还没有认识到同学友谊珍贵的年龄。
是的,没错,这些我都知道,那为什么我还和班长一起在组织这样的聚会呢?一方面是情感的需要,一方面是成长的需要。同学的情谊非常珍贵,因为彼此见证了各自的青春年华,那些青春躁动年纪干的SB事,心里都明白,对各自都算知根知底,这种交情是工作后很难再遇到的,隔断时间大家聚聚,扯扯家常,时不时的怀念下一起走过来的这些年,是对自己和彼此的一种鼓励和安慰。此外,一个城市,彼此之间注定是有很多资源可以共享的,不管是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医疗、工作上的机会等等,都可以互相沟通,相互帮忙。哪怕没有具体的直接的帮助,互通些信息,也能让自己少走些弯路。
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同学聚会,以后还要继续的办下去。不过形式上可能要更丰富和多样化,大型的聚会,要利用一些有纪念性的时机,比如毕业十周年,进行组织和策划。而平时的聚会可以缩小范围,能聊得来的,带上家人,一起办轰趴,轻松自在,也能兼顾家人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