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公众号(军范律政)
《芳华》、《金陵十三钗》……,这些大家熟知的电影,都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
军旅生涯和职业化训练,让她保持惊人的输出。目前,她已经写出了22部长篇小说,约70篇中篇小说,还参与了八九部电视剧和众多电影的编剧。
01 写出名堂唯一的捷径就是写
有些说,她这么能写,是源于她的天赋。没错,她是有天赋,家庭环境先天的熏陶,这一点是她的优势。
她父亲是翻译家,祖父翻译过《简爱》,她小时候就有过大量的阅读。25岁之前她跳芭蕾舞,之后觉得四肢不足心表达她的内心,就转行写作,25岁的第一篇小说《绿血》30万字,她仅用了三个月。
而后,她像一台铆足了劲的机器,每天写四五个小时。
一天不写就像没睡醒,这一天就活得窝囊。
但是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功名的“得”,都是常人不能的付出。
由于太兴奋,她最高记录是三十多天不能入睡,被诊断为躁狂性抑郁症,这是许多创造力旺盛者的共同魔咒。
这一点,虽然本人算不上创造力者,但多少有点同感 。
想到年初在简书上疯狂更文时,近三个多月时间内,每天都很兴奋,入睡前脑子里有着许多素材,但明显感到身体不能再继续熬下去了,尽管精神是无比亢奋清醒的,感觉整个人在燃烧,精力的火正旺,同时,也感到身体跟不上精力。
那时,常常是十二点多逼自己入睡,三四点醒来,满脑子想法,于是开始敲击键盘,创造的感觉令人兴奋、精力激昂。
后来,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亢奋,发动机一直过热,会绷不住的。但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体验,为以后保持热情注好标准。
写作没有捷径,如果有,那一定是写,不停地写
早写早收益。没有时间的付出与积累,没有一点名堂,你写得再好,也没人关注,也没任何收益。
边写,边宣传,边学习。自媒体时代,早早地往前赶,在这个看粉丝、看流量、看阅读量、看在看的年代,急功近利没什么不好,关键你要是成功了,也就无需自我怀疑了,别人说你急功近利,但当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时,之外的一切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当你悠闲地过自己的生活时,那些恶意自然也就转化成了羡慕,运气好点,你会发现有时竟变成了恭维。
毕竟,你知道你要什么,它已经在你身边了。你活在你创造的世界里,其它随它便。
02 素材都是身边人身边事,自己的体验
很多友友,总是问写什么好呢?
笔者之前也分享过就写身边人身边事,自己的生活感悟,只要生活在向前,就一定有的写。
就拿严歌苓的作品来说。素材大都源于她的经历和观察。
有的作品以她的父母为原型,有的以她自己和丈夫的经历为原型,有的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故事,有的她听到故事后,又亲自到当地体验,收集素材。
素材源于生活。
大家都会自然想起,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生活给了灵感,再加以改编加工,一篇作品就成了。
写生活,提练生活,本身对生活也是一个促进。
很多写旅居题材的,就是一路玩下去,一路写下去,一路赚下去。
好好生活,好好体验,好好写作。
03 写作没有成为习惯之前不算是写作者
严歌苓二十多岁时,每周就能写出一篇长篇小说。
后来,她保持着独特的写作习惯。她不停地写,直到写成生理习惯,写到精神上瘾。对她而言,写作就是一种秘密的过瘾。
对她来说,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人浓度、烈度,没有到达那个敏度、兴奋点,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不爽。
写作已经深入她的骨髓,她说:
写作已经成为我的生理需求,哪一天没有几句神来之笔,我就睡不好。写作给我快感,给我新生。有时,我觉得我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写作者,这是一个有含量的称谓。不是写上几篇文章,就可以成为一个写作者,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求,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一种安放灵魂、消除焦虑、回归安宁的道路,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写作者。
因此,写下去,不停地写下去,在写中找到一切你想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