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闺蜜聊到深夜,感触颇深。
闺蜜提醒,办案不但要结果,更要过程。是的,同样是办案,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是得罪了人,处理方式方法很重要,说话的艺术也很重要,比如,提醒别人怎么样会更好,他会觉着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感觉被理解和照顾,就会有好感。让对方去选择,即使不一定对他有好处,他也会觉得被尊重了,会感觉温暖,被关心的心情会不一样。
既完成工作任务,又让对方感觉舒服才是双赢的后果,办一个案件结一个仇人有什么意义?
不要觉着自己强,大家都不会认为自己差,让他人感觉自己强才是真正的强。
不要着急,一着急就会有副作用,稳是定海神针,先稳住自己。
2、与同事合作,认为他是新人,不太熟悉业务,所以直接把他的工作当做自己的做,不但特别累,还让他觉得你应该做,甚至让他感觉没有主权,会不服气。后来因为工作任务加重确实忙不过来,也意识到以上问题,不做也确实顾不上做很多事,发现他反而更积极了,每个人都想更好,只是缺少机会。原来是我催他他还嫌我急,现在是他自己知道着急了,还笑说“不用扬鞭自奋蹄”,好自奋蹄就好。
每天看儿子
昨晚回来晚,发现儿子在写入团申请书,好吧,不知道爸爸怎么做的工作,一个班就四个名额,儿子竟然参与竞争了。任他熬夜写申请书,听他与爸爸讨论怎么写,能知道申请入团我就很满足了,何况是与爸爸商量的结果。
今晚一进家门,儿子就气愤的说:“一个班就四个名额。谁知道是按平时表现打分?”
我知道他平时表现不算太好,故意问:“你平时表现怎么了?”
儿子还沉浸在愤怒中:“又一次午休时我问同学题,同学以为我在说话,给我记名了,我当时觉着没什么就没理论,谁知道就因为这影响我入团了!”
我心想,哪有那么多大事,很多机会不都是因为小事耽误了 :“那怎么办呀?”
儿子还在生气:“哼,我玩找他算账!”
“怎么算账?
“打他一顿!”
“然后呢?”
“然后我被开除了。”
“所以不用入团了。”
儿子笑了。但依然不服气。
你问:“还有机会入团吗?”
儿子说明年还有,那好,我继续问:“下一步怎么办呢?”
儿子没说话。
:“好好努力,最起码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耽误自己了,是吧?”
儿子这种性格,能知道入团就很好了,现在受这个小挫折,应该收获更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反正儿子心情好了很多,我们一家也聊了很多。
@啊哈工作、生活讲究策略,关注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