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红楼梦》:看预述与倒述的区别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一书中提到扭曲真实事件的两种叙述方式:

预述和倒述。

所谓预述就是事件在叙述线索应有的位置之前叙述,倒述就是事件在叙述线索应有的位置之后叙述。

听起来含糊,试以《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的一段叙述为例:

“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贾母、王夫人及薛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宝钗独去安寝,贾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此是后话。”

这里的“此是后话”即为预述。

所以预述也就是说,宝玉现在还没有将爱慕黛玉的心略移到宝钗身上来,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移”。但是作者预先告诉读者宝玉将要“移”。但是,宝玉将要“移”这一后果,又只有读者知道(如同上帝视角),书中人物尚且不知。

那么倒述如何呢?举个例子。

(本来想对这一段进行一段改编,但实在不忍心亵渎宝玉黛玉宝钗的形象,换个名字编一段。)


预述:

那徐良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李氏、金夫人及徐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柳儿只独去安寝,徐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又见柳儿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凤儿的心肠略移在柳儿身上,此是后话。

倒述:

凤儿心中只无限的狐疑乱拟,直到有一天在徐良的口袋里拾出一条帕子,越看越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少不得细细忖度起来。忽然听见窗外玉儿说话,“姑娘在吗,我们找柳姐姐作诗耍去。”凤儿一听柳姐姐”三个字,如石破天惊。这不正是前日大家一起去划船时柳儿腕上系的帕子么!一时又气又悲,泪便涌上来,只得尽全力按下哭意:“要去你们自去吧,我是再不去的了。”说罢停一停,闻得窗外竟果然去了,不由一头歪到枕头上哭起来。

却说众姐妹在园中划船那日……


所以倒述也就是说,一件事的情况书中人物知道了,读者也知道了,读者和人物都觉得猝不及防,然后作者再慢慢道来导致这一结局的详细原因。

总而言之,预述会给读者一种先知先觉的感觉,然而书中人物却不知道(情节提前说),因此会对后来描写的事有一种暗示的指点,读者再往下读便有了心理预期;

而倒述则直接让书中人物和读者都知道故事结局,让人觉得意料之外,从而制造悬念,等以后再交代原因(情节推迟说),从而让读者倍感兴趣地读下去。

思考(以《祝福》为例):

《祝福》中先说祥林嫂之死,然后再讲祥林嫂的一生,是倒述还是预述?

《祝福》中写祥林嫂有这样一段描述,“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这里是倒述还是预述?

再借书中一个例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在德国坐火车时忽然看见对面列车中正是曾陪他看《哈姆雷特》的那个法国少女:“他一眼之间已经看见她戴着一顶旅行便帽,身边放着一口旧提箱。他没想到她离开德国,以为是出门几天。”

这又是倒述还是预述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临睡觉这个人抱着我灌迷魂汤:我最爱你了,我永远都不会烦你! 拉倒吧,你有女朋友了就不一定了[撇嘴] 怎么可能!我永...
    杨记烧坊阅读 1,371评论 0 0
  •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炒房人,他们不会去一般的市场上面购买房子,然后屯起来或者出租,而是专门参加银行的住房拍卖...
    刘员外__阅读 962评论 0 0
  • 灰蒙蒙的天空 让人感到压抑 明明是同一个世界 却要两两相望 镜子里的人在呼唤 彼此却听不到声音 同一扇玻璃里 只能...
    秦雨希阅读 2,905评论 1 3
  • 前两天叔叔生病了,突然腹痛。上了年纪的人腹痛还着实让我害怕了一天。还好,检查结果出来就是结石。隔一天打电话回去,妈...
    老玖九阅读 3,916评论 0 3